時間:2017-03-28 14:24:38 編輯:5號網-liyun 293
寶寶學會爬行,是寶寶幼時成長的技能之一。今天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如果寶寶一直學不會爬行,該怎么做來引導寶寶爬行。以及用什么樣子的方法來讓寶寶學會爬行
大多數寶寶在6~10個月之間學會爬行。寶寶不會爬,那就得找原因了,因為每一位寶寶需要健康成長都必須學會爬行。
爬是孩子全身性運動,除大肌群參與外,小手小腳必須支撐身體前行,孩子的四肢小肌群也得到鍛煉和發展,為日后精細動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爬還使嬰兒的感知意向、定向推理能力、尋找目標等活動得以提前發展,爬也促進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加深了和人的交往。
8個月的正常嬰兒會爬,嬰兒爬行運動的發育包括以下過程:臀比頭高,下肢原地屈曲,臀頭同高;兩手支撐,胸離床;身體上部的前進運動、后爬;身體下部的前進運動,從腹爬逐漸過渡到手膝爬行;規范的爬行,一側上肢與對側下肢在對角線上交互伸屈爬行;靈活前進運動,可用兩手兩膝、兩手單膝、兩手兩足等隨意爬行。兩手支撐的完成(兩肘支撐和抬頭是兩手支撐的前提);手膝爬行的實現;立直和平衡反應的進一步完善;從腹爬位到四爬位再到腹爬位姿勢變換的能力;四肢交互運動模式的完成;側臥位單肘支撐的完成。
媽媽需要慢慢訓練,可以設置一些游戲,給一個適合爬行的空間寶寶,或者寶寶就慢慢喜歡爬了。
嬰兒爬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自然階段,讓孩子扎實地經歷成長的每個階段,才是科學的育兒方法。
因爬行有利于寶寶的腦子發育,爬行的寶寶才會越來越聰明。一些媽媽過于溺愛自己的寶寶,往往不經過爬行就直接行走,甚至用學步車幫助寶寶行走,其實這個越過了正常發育階段的“快”不見得是件好事。
從人體的行動發育規律都是在神經系統的管理下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協調的協調的,而寶寶最早實施運動規律的動作也就是爬行。
寶寶早爬行、多爬行,可有利于大腦發育,可幫助大腦加強對手、足、眼的神 經運動的調控,開發寶寶的智力潛能。有資料顯示: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舉止比較靈敏,協調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強。同時,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寶寶認知力強,看圖識字、語音構成與發聲能力,以及日后行走、跑步的平穩程度均好于那些不爬或少爬的孩子。
爬行則使孩子在未能行走前的視聽范圍大幅度擴大,無疑會使整個腦的功能“更上一層樓”,姿態是由靜到動,范圍由點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平衡發展與提高。爬行屬于全身運動,可訓練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系,促進神經纖維相互纏繞形成網絡,有利于腦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必然會對寶寶學習語言與閱讀發揮良好影響。
再者,爬行動作都要經過抬頭、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最終發展成為真正的爬行,都是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而且爬行是孩子在嬰兒期就能掌握的最安全的擴大活動范圍的技能。因此,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對于大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寶寶不會爬,大部分是由于過于溺愛,撫養方式不當造成的。
1.抵足爬行:
讓寶寶俯臥在床上,父母用手掌頂住寶寶的腳,寶寶就會自動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必要時可用一點外力幫助孩子前進。每天練習2-4次,每次爬行2-4米,要天天堅持。
2.上肢準備:
俯臥抬頭兩臂撐起上半身,并逗引寶寶抬頭。出生15天后可適當練習;滿月后每天3-4次,可累計半小時。
3.單臂支撐體重:
當寶寶學會上述動作后,可在其俯臥時,用玩具在他一側手臂上方逗引他夠玩具,兩臂可輪流練習。
4.下肢準備:
3-4個月左右,可將寶寶跪抱在你的大腿上,或當你仰臥時,讓他跪在你的體側,手扶著你的身體,和他一起念兒歌、玩玩具,鍛煉寶寶膝部的支撐力量。
5.四肢協調爬行:
讓寶寶手膝(或手足)著地,腹部離開床面,四肢協調爬行。若寶寶腹部不能離開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動,可用手托住寶寶腹部或用長圍巾兜住腹部,用玩具誘導他爬行。
每次爬行練習時間不要太長,寶寶在較硬的地上爬行時,最好在膠墊上練習,防止膝蓋磨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