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2 09:32:00 編輯:本站整理 1627
在微博上,時不時會有一些嬰兒被動操的視頻被熱議,之前有過一個單奶奶,最近又有一個類似的,這類視頻之所以引起這么多關注,主要是這些動作看起來很嚇人,所以才和大家一起說說關于嬰兒被動操真的需要做嗎?
最近微博上流傳的那個視頻里,也是一個護士模樣的人對一個兩三個大月的孩子做被動操,時而倒提孩子左右晃,時而拎著兩只手翻轉身體,時而拉著孩子上肢上下竄、左右搖,甚至只拽著一只胳膊晃,整個操作過程像演雜技,孩子頭頸也完全沒有保護,看得人心驚肉跳。
這些被動操看起來雖然很嚇人,但其實都是父母自己把孩子送去做的,之所以送過去,是因為很多父母相信這樣做對孩子有很多好處,尤其聽了一些早教機構宣傳說這樣能開發孩子大腦,促進智力、運動發育等,而父母們都不想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被動操對于存在神經、肌肉、骨骼問題的孩子,比如腦癱之類的疾病,通過被動牽引是可能可以改善肢體張力,從而改善肢體功能。但對健康的孩子,目前并沒有臨床證據表明被動操對健康嬰兒有運動、神經及智力方面的促進作用。相反,由于這么大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或者保護自己,在這種劇烈操作下容易受到傷害。
比如視頻中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的抬頭,醫生快速翻滾他的身體,拉著上臂起身,提著孩子上臂懸空,倒提孩子左右晃的時候,頭頸沒有被保護,可能會導致“嬰兒搖晃綜合征”,出現顱腦或頸椎損傷。
幾個月大的嬰兒還很嬌嫩,關節韌帶也比較松弛,拉著孩子的雙手,讓孩子整個身體懸空,也可能對上肢造成牽拉損傷。兒科醫生都應該這種牽拉上臂容易誘發“橈骨小頭半脫位”,很多孩子,哪怕更大一點的孩子,也經常是因為被父母拉著胳膊然后就脫位了。而且這么大的孩子骨骼強度也比大人低,在這種粗暴的操作下,也可能導致孩子骨折,以前也有過類似的報道。
此外,這種粗暴劇烈的操作,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不適,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對親子關系也是一種傷害,視頻里這個孩子在被劇烈翻動時也在不停的哭鬧。也正是因為沒有確切的收益而又有風險,美國兒科學會早在1988年就發表過一份聲明,建議
1.程式化的嬰兒運動項目不可以宣揚對健康嬰兒發育有治療性收益。
2.鼓勵家長為孩子提供安全,優質,自由的活動環境。
所以,對于健康的孩子,與其為了一點虛無的智力提高花錢冒險去做被動操,不如花點時間陪孩子自在地玩玩,說說話,讀讀繪本,既安全還省錢,還能促進親子感情。對于有神經肌肉疾病的孩子,康復訓練也應該找正規的醫療機構。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