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8 16:18:16 編輯:5號網-linyin 721
生孩子本來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順產就更要人命了。如果順產條件不具備,還得進行會陰側切手術,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順產都要側切呢?順產要側切會打麻藥嗎?
因為大多數準媽媽都是第一次經歷分娩,會陰比較緊,會陰、陰道口的伸展性也相對較差。尤其是胎兒比較大、分娩比較快,可能會發生會陰的深度裂傷,有些甚至還會影響到產后的排尿排便。
而側切傷口減輕了胎頭對產道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保護了陰道的彈性。對于胎寶寶來說,會陰側切可以縮短他娩出的時間,也就是縮短了胎兒頭部在陰道口被擠壓時間,可以減少胎寶寶缺氧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做一個簡單的會陰側切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少準媽媽及新生兒的損傷。
施行了會陰側切的準媽媽,由于分娩時陰道口承受著巨大的張力,會陰側切則是將這種力量集中在會陰側切傷口處,從而減輕了陰道其它部位的壓力,一般不會再發生第二處裂傷。而且側切的傷口是人為地切開,邊緣整齊,縫合后的切口愈合和外觀都要優于自行裂傷后所造成的不規則傷口的縫合。所以說會陰側切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你的客觀條件不夠好
也就是說你自身的分娩條件,讓醫生不得不給你側切,否則會造成身體損傷,甚至危及胎兒生命。比如:高度近視、35歲高齡產婦、陰道有炎癥、胎兒較大……
其次,側切其實是為你好
我們只知道切了痛,但不切就是慘烈的犧牲(1度裂傷、2度裂傷、3度裂傷、4度裂傷…)陰道分娩的時候,總是會伴隨會陰的裂傷,發生率大約是 95%。側切or撕裂,二選一,你會選哪個?我選側切,側切傷口邊緣整齊,比自然裂傷更容易愈合。側切與否,產前多溝通,產時相信醫生!
NO!如果你身體素質杠杠的、寶寶體重胎位超給力,哪個醫生愿意再費事給你切開,再費力縫縫補補啊。切,或者不切,主要看助產士或者產科醫生的判斷,根據估計的胎兒體重、產婦的會陰條件等,評估側切和不側切,哪個對產婦的損傷更小。產前,你可以跟醫生好好溝通,說說你的想法,至于分娩進行時的判斷,這些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判斷就好了。
一般順產是不打麻藥的,還有順產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是需要側切的,有的條件好就可以不用側切,寶媽不用擔心,放寬心,并且真的生的時候其實是很痛的,切的痛根本就感覺不到什么的。側切不打麻藥的,側切沒用痛感。只是縫針的時候很痛.可以叫醫生不要側切.如果說當事人強烈要求打麻藥,醫生會根據情況少許麻藥,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您!
(1)保持會陰部清潔:無論是自然生產撕裂,還是會陰側切的傷口,在3--5天內都可自動愈合,為防止傷口感染,便后要用消毒棉擦拭沖洗外陰,大便后應由前向后擦,并再次沖洗,每天可以用0.025%的聚維酮碘溶液沖洗,再溫開水沖洗2至3次;注意勤換衛生護墊和內褲。
(2)防止傷口裂開:坐立時身體向一旁側,可以減輕傷口疼痛,防止表皮錯開,穩步走路,防止摔倒,行動幅度不要太大,以免傷口裂開。側切的傷口裂開多出現在拆線當天,因此拆線當天不宜出院,以防回家后傷口裂開后處理困難。現在很多醫院一般都會采用肉線,肉線會自然吸收,無需拆線。
便秘時,不能太過用力,免得會陰部擴張,可采用液體石蠟滑、開塞露潤滑,特別是拆線后頭的2~3天,盡量避免下蹲、用力的動作。
(3)避免傷口發生血腫:產后的頭幾天,產婦宜采取右側臥位,促使側切傷口內的淤血流出,防止淤血內積而形成血腫,影響傷口的愈合。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日后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等4-5天后傷口長得較牢固且惡露難以流入時,方可采取左右輪換臥位;睡覺時,盡量抬高臀部,方便體液回流,可減輕傷口的疼痛和水腫。如果術后1—2小時內側切傷口出現越來越劇烈的疼痛,應馬上和生聯系,及時處理。
(4)避免傷口感染:在產后,產婦流惡露,出汗多,在這個恢復期,要注意生理上的衛生和保健。當側切傷口出現潤腫脹、疼痛、硬結,或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服用抗生素,拆除縫線,以便膿液的流出;可用清熱、解毒、散結中藥煎液熏洗傷口。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