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16 15:14:42 編輯:5號網-linyin 518
由于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導致我國仍然是一個談性色變的保守國家。性教育的缺失,也使很多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其實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性教育的普及很有必要。
有陌生人申請加QQ好友我想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事情,有的會斷然決絕,然而,有些朋友卻欣然同意,但,讓她們沒想的是,這正慢慢地走進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就在近日,南京的鼓樓有一起通過網絡來威脅未成年女孩子的案件被警方偵破了,此名嫌犯讓那些未成年女孩子發送不雅照,而且還企圖對她們實施強暴,有很多沒有防備心的女孩子給他發了不雅照,而且還有一個19歲的女性被其強暴了,慶幸的是,這名嫌疑犯已入法網!
在遭遇勒索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一個女孩選擇向父母尋求幫助。警方找到她們時,她們說了相同的一句話——“不想父母擔心,想自己解決”。
母親意外發現女兒的秘密 一問原來是遭遇網絡勒索
最近,南京的陳女士總覺得上高中的女兒小朵心事重重,神色恍惚,她問女兒是不是有什么事,女兒只是說快要期末考試了,學習壓力大。陳女士便沒放在心上,可兩天后當她無意中看到女兒的手機短信時,大驚失色。
“短信里有人問我女兒,照片怎么還沒發?我再往下翻,都是一些不堪入目的話。”當陳女士拿著短信詢問女兒時,小朵的情緒瞬間崩潰,號啕大哭起來。在小朵斷斷續續的敘述中,陳女士才知道,自己的女兒竟遭遇了網絡勒索!悲憤交加的陳女士決定報案。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通過受害女生的敘述,我們發現了犯罪嫌疑人化名王強,他通過QQ自稱是南京某校高中生,在獲取受害人的真實姓名、學校和電話后,便要求這些女生發送自己的不雅照片,如果不發就以去學校鬧,敗壞名聲等威脅。一旦受害人發送了不雅照片,他就進一步提出發生性行為的要求,否則就公開不雅照片。”
經過偵查,鼓樓警方很快抓獲了嫌疑人:管某,46歲,小學文化,是南京某建筑工地保安。盡管管某對自己的行為拒不認罪,但是通過大量走訪、調查、取證,2016年1月13日,警方在“零口供”的前提下,以強奸罪向檢察機關提請逮捕。
多名女生被威脅發送不雅照 她們都選擇“自己解決”
警方在偵查中發現,管某通過網絡,先后用同樣的手法威脅了多名女生,這些女生除了個別中專生,大多是在校中學生。在警方的詢問筆錄中,這些女生都沒有選擇報警,也沒有選擇主動告訴家長或老師。她們與民警同樣的一段對話,讓人心情沉重。“發生這件事之后有沒有告訴老師或父母?”“沒有,不想他們擔心,想自己解決。”
“我女兒才16歲,她這么小,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她怎么那么傻,她為什么不告訴大人!”受害人小娟的母親在詢問室里情緒激動。警方介紹,大部分受害人的父母直到警方調查時,才知道自己女兒的遭遇。
據了解,這些女孩在遭遇網絡勒索時,都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告訴家長或老師,只有個別人告訴了自己相熟的同學。其中遭遇強奸的小麗也只是告訴了一位法學專業的在校同學,但她們也沒有想出應對辦法。當民警問及家長,是否對孩子進行過基本性教育及女性自我保護知識教育時,得到的只有一片沉默和一聲嘆息。
反思 性教育缺失可能導致孩子被侵犯
警方表示,一項調查顯示,我國63.42%的青少年從三級片或成人網站獲取性知識,25.88%從書籍上獲取,只有0.93%從老師和家長處得到正面回答。還有調查顯示,中國家長中,只有26%的人主動與孩子談過性話題,但很少涉及性心理、避孕等。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太小,沒必要學習性知識”,甚至不知道性教育對孩子的作用。
當前的時代,網絡的發達,讓孩子們可以更早接觸各種各樣的信息,但也因此才需要更早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因為網絡上很多信息都是錯誤的。
鼓樓公安分局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謝建華說:“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性懵懂的時間段,對性知識的好奇會讓他們忍不住去探索,但很多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回應和渠道,孩子對性知識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一些悲劇的發生,最為甚者就是孩子受到性侵。為了避免這些慘劇,父母在孩子成長階段,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從全國看,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中國每年人工流產人次多達1300萬,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25歲以下婦女占一半以上,不包括1000萬藥物流產和在未注冊私人診所做的人流數字。在中國,人流在計劃生育背景下,是合法和隨意的。而且,對單身女子來說,懷孕后做流產手術幾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在一些大中城市,重復流產率達55.9%。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年來,女青年首次性行為開始早、多性伴侶比例高、避孕藥具使用率低或使用低效的避孕方法,成為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產的主因。因醫學原因而選擇人工流產的比例,則相對較少。
每年秋季開學,瑞典鮑斯達中學的生物課老師瑪林·哈馬斯托姆,會給新升入八年級的班級講授性知識。第一堂課,她鼓勵學生們把知道的所有關于性的詞匯大聲說出來,并寫上黑板。之后的課上,她會解答學生們有關性的任何問題;如果有必要,男女生將分開上課,方便那些羞于出口的問題被提出來。“性是人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事。”與教授生物知識相比,瑪林覺得教授性知識更有成就感,“這些知識讓學生們終身受益。”
因材施教,坦誠、開放、嚴謹,瑞典的性教育課深受學生歡迎,社會對此也贊賞有加。好奇心總是伴隨著青少年發育的每個階段,在他們遇到成長的煩惱時,傳遞正確的性價值觀,可以大大減少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使身心發展更加健康。調查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學校強化性教育課程以來,丹麥15至19歲女性的生育率和流產率大幅下降,青少年中患艾滋病和性病的人數急劇減少。幫助青少年擺脫“難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恥感”,及時、科學的性教育不可或缺。
“性教育本身是一個去‘污’的過程,我們應該滿足孩子對性知識的需要,以一種漸進、平滑的方式。”回溯歷史,上世紀初的瑞典社會,因擔心孩子純潔的心靈受到污染,推廣性教育時遭遇不少阻力。經過有識之士的不斷努力,1945年瑞典出臺了世界上第一個性教育大綱。如今關于性教育的討論重點,已轉移到怎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準,如何讓性教育更有針對性等方面。瑞典、丹麥、芬蘭等北歐國家普遍認為,性教育主要應由學校來完成,因為教師在這方面更加專業。考慮到家長們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有一定難度,社會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各種努力給予很高期望。
事實上,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性教育不止關乎青少年的健康,它更是實現公眾性健康,預防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統計顯示,美國年齡在15至19歲的女性懷孕率5倍于瑞典,這一人群中淋病發病率是瑞典的2倍。除了學校,性教育有必要深入社區,以及社會的各個層面。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適當的性教育不但不會讓性行為提前,反而會推遲性行為,讓年輕人對自己的行為更負責;對性無知,倒是會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使其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造成性病、意外懷孕、危險流產和過度性焦慮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完整的性教育體系,適應年輕人需求的服務機構,社會輿論的成熟等因素的結合,無疑可以讓性教育的版圖更加完整。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與其戴著有色眼鏡,不如克服難以啟齒的心理坦然面對。悅納科學性教育的大方和直白,才是讓孩子懂得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最有效方式。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