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30 11:45:36 編輯:cwh 5145
卵磷脂是一種很多保健品中都有的成分,其實在很多食物中也是含有卵磷脂的,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卵磷脂含量高的食物 這些食物含量高。
卵磷脂作為人體第三大營養原因,在各種蔬菜、魚類、堅果中都存在。其中以蛋黃、大豆和動物肝臟內的卵磷脂含量最高,所以對于卵磷脂不夠或者小體少的朋友不妨多吃以上幾種食物。另外,黑木耳、谷類、小魚、鰻魚、赤腹蛇、眼鏡蛇、紅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食物中的卵磷脂雖然不急大豆、動物肝臟,但是這些食物可以幫助維護膳食平衡,保證其他身體微量元素的攝入。由于卵磷脂不耐熱,所以在烹飪的時候溫度不宜過高,控制在50度為宜。
1.人體營養需要
人體所需的外源性膽堿90%是由卵磷脂提供。卵磷脂提供膽堿有兩大益處:其一,不像游離膽堿會因腸道中微生物作用而降解成為甲胺;其次,是在肝以及其他纖維組織中由腦磷脂(PE)的連續甲基化獲得膽堿,且這一合成過程需要一定時間,故當膳食膽堿不足時,體內尚存卵磷脂(PC)的內源資源即可補充人體需要。
2.對血清脂質的調節作用
調節血清脂質水平意味著能降低膽固醇水平,保護肝臟,也能改善記憶力,加強免疫力以及抗脂肪肝的活力。
3.胞囊纖維變性時對吸收脂肪的影響
胞囊纖維變性是一種外分泌腺失調,一般都是因為體內脂質有限,胰脂酶、膽汁鹽和碳酸氫鈉存量不足引起。
結果嚴重影響脂肪的吸收,攝入脂肪有30%~60%吸收不良,因而會造成脂肪痢。溶血磷脂酰膽堿能使攝入脂肪移位,將甘油一酯及脂肪酸在低共熔基質中相結合。在有碳酸氫鈉離子及膽汁鹽情況下,變得容易吸收。
4.健康心臟
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就發現卵磷脂可能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終于證實卵磷脂對心臟健康有積極作用。這是因為它能調節膽固醇在人體內的含量、有效降低膽固醇、高血脂及冠心病的發病率。
5.有益大腦
腦神經細胞中卵磷脂的含量約占其質量的17%~20%。“膽堿”是大豆卵磷脂的基本成分,卵磷脂的充分供應保證充分的“膽堿”與人體內的“乙酰”合成為“乙酰膽堿”,“乙酰膽堿”是大腦內的一種信息傳導物質,從而提高腦細胞的活性化程度,提高記憶與智力水平。
卵磷脂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可增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清脂質,清除過氧化物,使血液中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減少脂肪在血管內壁的滯留時間,促進粥樣硬化斑的消散,防止由膽固醇引起的血管內膜損傷。服用卵磷脂對高血脂和高膽固醇具有顯著的功效,因而可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癥(高血壓、心肌梗塞、腦溢血)。
6.柔潤皮膚
卵磷脂是人體每一個細胞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缺乏,就會降低皮膚細胞的再生能力,導致皮膚粗糙、有皺紋。如能適當攝取卵磷脂,皮膚再生活力就可以保障,再加上卵磷脂良好的親水性和親油性,皮膚當然就有光澤了。另外,卵磷脂所含的肌醇還是毛發的主要營養物,能抑制脫發,使白發慢慢變黑。
7.延緩衰老
人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會減退,其原因與乙酰膽堿含量不足有一定關系。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酰膽堿)減少是引起老年癡呆的主要原因,乙酰膽堿是神經系統信息傳遞時必需的化合物。而且“膽堿”是卵磷脂的基本成分,卵磷脂的充分供應將保證機體內有足夠的膽堿與人體內的乙酰結合為“乙酰膽堿”,從而成為大腦提供充分的信息傳導物質,大腦能直接從血液中攝取卵磷脂及膽堿,并很快轉化為乙酰膽堿。長期補充卵磷脂可以減緩記憶力衰退的進程,預防或推遲老年癡呆的發生。
8調劑心理
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長期處在緊張的環境和種種壓力下,常患有焦慮、急躁、易怒、失眠、耳鳴等癥,即植物神經紊亂,通常被稱為神經衰弱。經常補充卵磷脂,可使大腦神經及時得到營養補充,保持健康的工作狀態,利于消除疲勞,激化腦細胞,改善因神經緊張而引起的急躁、易怒、失眠等癥。
卵磷脂可以分解油脂,使油脂溶于血液中運回肝臟而被代謝掉,有效的軟化血管、改善人體血清脂質,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起到積極的作用。
由此可見,大豆卵磷脂能有效的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適當的補充大豆卵磷脂,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心臟病飲食原則
進食量宜少
老年人由于機體衰敗,消化系統大不如以前,所以一天之總熱量應限制。每天飲食量應該要平均適宜、亦或者采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減輕身體負擔。“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也不是沒有道理,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營養攝進,只要長期堅持,不僅有助控制體重,還有利于頭腦保持清醒。
高膽固醇、油脂的限制
高膽固醇、油脂等食物選擇不當或進食過量都會增加心臟病發病風險。肉類盡量用瘦肉部份,勿食肥肉、家禽皮以及動物性內臟。避免像油炸、油煎的食物,烹飪時最好采用植物油,比較健康。
鍛煉要有運動處方
此類患者最好按照運動處方鍛煉,如果自行運動,很可能出現運動過量或運動方式不當,導致病情惡化。對于病情較輕的心臟病患者來說,可以根據自身感受(不出汗、無胸悶氣喘),以及心率(低于100次7分鐘),自己制訂運動處方,并根據情況隨時調整。處方包括運動強度、頻率、時間、類型四個方面,最好選擇能長期堅持的有氧運動。
鍛煉應避開“早高峰”
心臟病發作有明顯的時間規律,每天上午6~9點是發作的“早高峰”,尤其是心絞痛和猝死往往發生在上午9點左右。主要原因是,早上人體相對缺水,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同時,上午的血壓在一天當中最高,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脫落或破裂,導致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因此,心臟病患者的鍛煉,最好避開這個高峰時段,以安排在下午或晚上為宜。需要提醒的是,對于心臟病初愈的患者來說,越早進行康復鍛煉,恢復的效果越好,一般在發病一周后即可開始鍛煉,且至少堅持6個月以上。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