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4 10:51:11 編輯: 1068
貧血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病了,很多人不清楚貧血的原因,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貧血是缺鐵嗎?貧血是血少嗎?
不是。貧血分大細胞貧血,小細胞貧血。大細胞貧血不是缺鐵的。
大細胞貧血是缺乏維生素B12.小細胞貧血才是缺鐵的。
其實,這樣理解是不完全正確的,在醫學上的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減少和血紅蛋白濃度低,使血液變稀變淡。貧血是一種癥狀,各種疾病都可能伴有貧血癥狀,稱為繼發性貧血。血液系統疾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貧血不就是體內血少嗎?其實,這樣理解是不完全正確的,在醫學上的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減少和血紅蛋白濃度低,使血液變稀變淡。貧血是一種癥狀,各種疾病都可能伴有貧血癥狀,稱為繼發性貧血。血液系統疾病以貧血為主要表現的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或失血性貧血等。中老年人的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
1.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造血細胞、骨髓造血微環境和造血原料的異常影響紅細胞生成,可形成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1)造血干祖細胞異常所致貧血
AA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癥,與原發和繼發的造血干祖細胞損害有關。部分全血細胞減少癥的發病機制與B細胞產生抗骨髓細胞自身抗體,進而破壞或抑制骨髓造血細胞有關。
PRCA是指骨髓紅系造血干祖細胞受到損害,進而引起貧血。依據病因,該病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類。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綜合征,系遺傳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發、繼發兩類。有學者發現部分原發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紅細胞抗體。繼發性PRCA主要有藥物相關型、感染相關型(細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關型、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相關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漿細胞病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礙危象等。
CDA是一類遺傳性紅系干祖細胞良性克隆異常所致的、以紅系無效造血和形態異常為特征的難治性貧血。根據遺傳方式,該病可分為常染色體隱陛遺傳型和顯性遺傳型。
這些疾病造血干祖細胞發生了質的異常,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各類造血系統腫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為病態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現原位溶血;后者腫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調節也受到影響,從而使正常成熟紅細胞減少而發生貧血。
(2)造血微環境異常所致貧血
造血微環境包括骨髓基質,基質細胞和細胞因子。
骨髓壞死、骨髓纖維化、骨髓硬化癥、大理石病、各種髓外腫瘤性疾病的骨髓轉移以及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損傷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造血微環境發生異常而影響血細胞生成。
干細胞因子(SCF)、白細胞介素(IL)、粒-單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紅細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長因子(TGF)、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IFN)等均具有正負調控造血作用。腎功能不全、肝病和垂體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時產生EPO不足;腫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會誘導機體產生較多的造血負調控因子如TNF、IFN、炎癥因子等,均可導致慢性病性貧血(ACD)。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細胞增殖、分化、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蛋白質、脂類、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鐵、銅、鋅等)等。任一種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都可能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
1)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 由于各種生理或病理因素導致機體葉酸或維生素B12絕對或相對缺乏或利用障礙可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
2)缺鐵和鐵利用障礙性貧血 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缺鐵和鐵利用障礙影響血紅素合成,有稱該類貧血為血紅素合成異常性貧血。該類貧血的紅細胞形態變小,中央淡染區擴大,屬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溶血性貧血(HA)
即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
3.失血性貧血
根據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貧血往往合并缺鐵性貧血。可分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和嚴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傷、腫瘤、結核、支氣管擴張、消化性潰瘍、痔和婦科疾病等)所致兩類。
日常生活中預防缺鐵性貧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合理安排膳食,增進鐵的吸收。安排膳食時,首先要保證每日的食物中有足夠的含鐵量,同時還應注意膳食種類的搭配要有利于食物中鐵質的吸收。
二、制備和應用鐵強化食品,預防缺鐵性貧血。天然食品中幾乎沒有一種單純的食品能滿足人體營養的全面需要。因此,鐵強化食品的制備和應用對于預防缺鐵性貧血起著積極的作用。
三、積極去除可能導致鐵缺乏及缺鐵性貧血的病因,積極治療慢性失血性疾病,可防止此類病人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重視鐵缺乏癥的診斷和治療,有利于防止鐵缺乏的加重,降低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四、重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鐵質的補充,防止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對鐵的需求量大于平常需求量,此時應進食含鐵豐富食品或予以預防性補鐵,防止母嬰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尤其是對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孕婦進行有效的治療,可降低缺鐵性貧血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