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15 10:02:27 編輯:cwh 698
癬是一種非常讓人頭痛的疾病,非常不好治療,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癬有白色的嗎?癬有什么好偏方治療?
牛皮癬最典型的特征表現為:牛皮癬初起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皮膚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后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后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上述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該病的三大臨床特征。該病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多呈對稱性分布,好發于膝、肘關節伸側和頭部,少數病人的指(趾)甲呈點狀(頂針狀)凹陷。牛皮癬分為六大類型,誘發因素有很多,牛皮癬患者不要盲目治療,一定選擇專業的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對癥治療才能徹底治愈。
建議患者選擇對身體毒副作用較小的治療方案,中醫治療能夠保證徹底治愈牛皮癬,恢復機體內環境的平衡,使皮膚汗腺毛囊恢復正常,不留斑痕,徹底治愈牛皮癬,牛皮癬也就不易復發。
1.韭萊根30克,炒焦為未,豬油調涂。
2.生熟明礬為末,酒調涂。
3.羊蹄根醋磨涂,速效。
4.草烏磨涂大驗。
5.羅漢松樹皮般存性,陳米醋調藥搽患處。
6.五倍子研碎,以陳米醋熬成膏,將癬抓破,用藥敷上,干則復敷,以不癢為度,去藥,其患處之皮一同粘起,盡除根。
7.花椒、蔥、雞蛋和香油炒,搗爛作餅,趁熱敷。
8.用皂角煎湯,日洗2~3次,如此半月即愈。
9.生白果仁(切斷),頻擦取效。
10.木槿皮為末,醋煮如膠,敷患處。
中醫學診斷,癬是由外受風毒,凝聚皮膚,甚則皮膚不能濡潤;或由于風寒外襲,營衛失調;或風熱侵入毛竅,郁久血燥;或沖任失調,營血虧耗,血虛生風化燥等致皮膚失養;或被風濕所侵,留于腠理;或久居濕地,水漿浸漬,濕邪外浸,郁于皮膚;或因汗衣濕溻,淹淅肌膚,復受日曬,暑濕侵漬毛竅,而成本病。
現代醫學認為,癬是由霉菌所致,而霉菌種類繁多,絕大多數不會致病,其中一小部分為條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的皮膚、粘膜、腸道等處。正常情況下,各菌群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平衡代謝。但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可造成體內菌群失調,當人體皮膚破損,抵抗力下降時,致病性霉菌則大量繁殖,侵入皮膚,皮下組織而引起癬的發生。本病多是接觸接觸傳染,如通過衣物、用具或自身手足癬傳染致病。環境條件亦有影響,如在溫熱季節和潮濕地區,肛門皮膚受輕微損傷,容易發病。
淺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病原菌可分為:
一、皮膚癬菌:寄生在皮膚角蛋白組織致病真菌統稱為皮膚癬菌。該菌憑其侵犯組織不同和培養特點差異把它再劃分以下三屬:
1、毛癬菌屬:侵犯皮膚、毛發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彼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2、孢子菌屬:侵犯毛發及皮膚,在我國以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道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3、表皮癬菌屬: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屬的皮膚癬菌,感染人體后可引起組織反應而發生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斷發、脫發和甲板改變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別,臨床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足癬,手癬,甲癬。
二、角層癬菌:寄生于皮膚角層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謂之角層癬菌。此類癬菌又分兩型,即角層型和毛發型。前者有花斑癬菌、紅癬微細棒狀桿菌,曼遜氏癬菌及威尼克氏癬菌;后一型有腋毛癬菌。
由于角層癬菌是寄生于人體組織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組織的炎癥反應,即使有也極輕微。
花斑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又稱為汗斑,成年人及兒童均可罹患,對此廣大家長朋友們應當引起重視,正視患兒的疾病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盡早帶其就診,爭取早治療早康復。
花斑癬根據皮疹形態可分4型:
1.花斑型
初起呈淡褐色,表面發亮,以后出現色素減退。由于新舊皮損混在一起,而呈花斑狀。
2.毛囊型
損害沿毛囊分面,似毛囊性丘疹或 >或斑片,鱗屑極薄。
3.白斑型
除去鱗屑或痊愈后,遺留色素暫時減退。此型預示本病處于緩解階段。
4.斑片型
此型損害較少,一片或數片,表面鱗屑較厚,色澤較深。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