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19 14:03:18 編輯:本站整理 504
很多人得了膽囊炎后,嚴重的就會去動手術進行切除。那么,膽囊炎切除后有什么影響呢?
膽囊功能包括:1.貯存功能;2.濃縮功能;3.收縮功能;4.分泌功能;5.免疫功能;6.對消化功能有重要影響;7.對膽道流體壓力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1、結腸癌發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來,許多學者發現一種現象和疑惑,即患結腸癌的病例中膽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歐洲學者臨床調研后得出膽囊切除術后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較未切除者高45倍。
2、造成肝損害和結腸損害
目前己證實石膽酸對肝細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膽囊切除后次級膽酸增多,所產生的石膽酸經肝腸循環進入肝臟和結腸以后,會造成慢性肝損害和結腸損害,而結腸損害很可能是結腸癌的一個原因。
3、導致膽管損傷
膽管損傷是膽道外科的非常疑難的并發癥,是膽囊切除的最大缺陷。而內鏡保膽取息肉是在膽囊腔內施行手術,根本不可能傷及膽囊周圍器官,可以避免此并發癥。
4、引發堿性反流性胃炎
正常人進食后膽囊收縮使膽汁集中大量進入腸道。這一過程與胃十二指腸的分泌及蠕動是有規律地同步進行的。膽囊切除后膽汁持續進入腸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膽汁可在十二指腸內淤積而逆流入胃,使胃內PH值升高,細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腫、脆性增加,胃腺體萎縮及潰瘍形成。
5、膽囊切除術后膽總管結石的發生率增高
雖然切除膽囊后去除了膽結石和息肉,卻很可能因此“招來”膽總管結石,這是因為膽囊切除前,膽囊具有濃縮膽汁的作用,濃縮的膽汁對膽固醇的溶解度較高;而膽囊切除后,膽汁的濃縮失去了場所,肝膽管的膽汁酸濃度降低導致對膽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膽固醇的積累,這樣就容易形成結石,也就是膽總管結石,而膽總管結石的治療難度遠高于膽結石。
需低脂肪、低膽固醇
膽囊切除后,人體便失去了膽囊濃縮、儲存、排出膽汁的功能,在沒有濃縮的膽汁直接進入腸道后,最大的影響便是對于脂肪的吸收和消化,平時吃飯進食過多的脂肪會造成脂肪的消化不良以及各類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需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組織的生長、更新和修復的重要物質,膽囊炎會對肝臟造成損害,并且手術也對人體內部器官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蛋白質的及時補充,對于人體的修復具有重要作用。
需控制熱量多吃蔬菜水果
膽囊炎患者以女性居多,并大多以肥胖女性為主,當膽囊切除后,人體對脂肪的消化能力降低,應控制體重的進一步增加,吃飯時多吃蔬菜水果,能有效的提供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及營養,降低高血脂、高血糖的發生率。
1.藥物治療:①急性膽囊炎:可使用阿托品、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等進行解痙、鎮痛;②慢性膽囊炎:視病因不同可服用利膽藥物,驅蟲療法,或使用鵝去氧膽酸進行溶石療法。兩類膽囊炎都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服用中成藥金膽片,能消炎利膽。
2.手術治療:①急性膽囊炎:視情況而定,在經12~24小時積極的內科治療,待癥狀有所緩解再擇期進行手術治療;②慢性膽囊炎:無論患者有無膽囊結石,若膽囊已被感染破壞,且喪失功能,都應擇期手術切除。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