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05 13:50:11 編輯:5號網-qiwen 0
臘八節一般都是要吃臘八粥和臘八蒜的,這是一種傳統習俗,特別是在北方會更加明顯。那么臘八節一般是農歷的幾月幾日呢?臘八節有什么寓意呢?
臘八節是在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八日。臘八節又是“佛成道節”。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傳入中國后,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已有與“臘”相關的臘祭的習俗,節期在臘月,具體日期并不固定,該臘祭習俗被后人視作“臘八節”的眾多來源傳說的其中一個。
1、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并祈求來年繼續施恩。古時干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變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2、增旺五行人運勢
有人就根據自己的命理五行,在臘八粥食材的選擇上,特別挑選自己五行所喜的食材,將進食這樣的臘八粥作為增旺自己運勢的一種手段。
3、福壽粥,積福惜福
據說,福壽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干,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干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后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在傳說中臘八粥是印度傳過來的,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逐漸的就有了臘八粥臘八蒜等習俗。
不是。臘八節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是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的節日;而大寒屬于一種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和小寒一樣,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所以臘八節和大寒并不是同一個節日。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