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04 18:45:02 編輯:本站整理 548
斯德哥爾摩癥候群對于現代人群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因為社會現今對于此病的認知有限,所以很多患者都不被理解而受到了來自身心的煎熬,那么面對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患者我們應該如何與其溝通呢?!
斯德哥爾摩癥候群常出現在部分女性心理和情感上較容易依賴他人,或易受感動、集中營的囚犯或戰俘、遭受性侵害、家暴或亂倫的受害者等;一開始受害者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危機而感到恐懼害怕,覺得身心受到威脅,但在與加害者長期相處后,由于并未直接受到生命威脅,且體認到對方的不得已或委屈,轉而開始同情加害者,并放棄脫逃、試圖安撫加害者;最后甚至出現協助加害者逃脫、向法官說情、與警方敵對等行為。
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是受害者在面對生存危機而掙扎產生一種心理防衛機轉的表現,然而在社會認知下常被認為荒謬而不可理解,會讓受害者受到大眾異樣之眼光,而身心也需承受極大的煎熬。
立凱旋醫院許兆瑋醫師表示,發生機率會隨著個人遭受災難、創傷或重大壓力事件嚴重度、個人心理素質和環境支持因素有所不同,但精神科審慎的評估并給予危機處理是相當重要的。
1) 以非侵入和同理心的方法建立人性聯系。
2) 提升立即和持續的安全性,并提供生理和情緒的支持。
3) 引導使不知所措和心煩意亂的幸存者鎮定下來。
4) 協助即時表達需求和關心,適時蒐集資訊。
5) 提供表達需求的實際協助和訊息。
6) 協助幸存者和相關支持網絡像是家庭、朋友、提供協助的來源聯系。
7) 支持幸存者正向的應對,并積極復原。
8) 提供協助處理對于災害心理沖擊的訊息。
9) 當離開時,確認持續并確保幸存者和其他支持來源有所聯系。
若有疾病癥狀及功能影響之問題就應該適時給予治療及協助,包括精神科藥物治療、心理輔導或治療、家屬師長朋友的陪伴及溝通等將是協助個案走出創傷并獲得復原的關鍵。
1) 聆聽、尊重、回應恐懼及焦慮情緒,和病患的不確定性。
2) 了解人們心煩的時候,常會專注在負面的事情上。在使用這五個「n」開頭的字時,要格外小心「no不」、「not非」、「never絕不」、「nothing沒有」、「none無」和含有負面的意涵的字眼,可能加深恐懼,而非減輕恐懼。
3) 當傾聽病患說話時,表達真誠的照顧、同理心和同情心,并以實際行動表示。
4) 要誠實、有道德感、坦白和持開放的態度。
5) 避免混淆、前后矛盾的語言和非語言訊息。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