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11 09:00:51 編輯:本站整理 532
食鹽是中國人做菜的必備調味品,但是不適合出生不久的寶寶。那么6個月的寶寶能吃鹽嗎?1歲寶寶能吃鹽嗎?寶寶多大能吃鹽?寶寶太早吃鹽有什么危害?寶寶吃鹽有哪些注意事項?下面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六個月以內的寶寶不能吃鹽,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吃少量鹽。
寶寶在頭6個月每天需要的鹽不到1克,通常從母乳或配方奶里就能獲得。寶寶1歲以內時不應該在他的輔食里放鹽,因為可能會傷害他的腎。3個月內的小寶寶腎臟功能尚弱,多吃咸食會增加腎臟負擔,影響其正常發育。3個月后的寶寶可適當吃點咸的,6個月后可將食鹽量限制在每天1克以下,1歲以后可逐漸增多,但也不宜超過每天2克。如果出汗較多或腹瀉、嘔吐時,食鹽量可酌情增加。0-6個月的寶寶每天鈉的攝入量不超過200毫克。而6個月以下的寶寶,其主要食物是母乳和配方奶,而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鈉(食鹽中的主要成分),且含量已經能夠滿足寶寶的需求,因此無需再額外補充鹽。以此類推,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也要計算天然鹽分。
一歲寶寶可以適量補充鹽分了。
鹽中含有的鈉對于1歲以上的寶寶是必須的。尤其是在夏天,或者是出汗多的時候,缺少鹽會引起虛脫。1歲左右,當爛面條、軟飯逐漸成為寶寶的主食后,可適當加鹽,但越晚加越好,添加的總量還不能和成人相比,需要嚴格控制,且控制在1克左右,最多不超過2克。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應限鹽。3歲前,不給寶寶吃味精。若加了味精,鹽就要減量。當然也可以選擇嬰幼兒醬油,換算方法是,每15毫升醬油相當于1克鹽。
需要注意的是,在7~12個月之間,寶寶需要的鹽會稍微增加到1克左右;1~3歲的孩子每天需要的鹽也不到2克(相當于每天0.8克的鈉)。有的媽媽給孩子烹制食品時較少放鹽,卻疏忽了那些無形的鹽。最常見的無形鹽就是咸菜、咸魚和臘肉。要讓寶寶口味輕,應盡量從食譜中刪除掉這些食物。
寶寶在六個月以上可以開始添加少量鹽分。
嬰幼兒對鹽的敏感度,遠高于成人。食物中鹽含量為0.25%時,成人覺得淡,嬰幼兒吃著就咸了。時間一久,寶寶的口味會越來越重。同時,人體對鹽的需求量有限。6個月以前,寶寶的消化、腎臟功能不健全,過多攝入鹽會加重腎臟負擔。這還是導致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發的誘因,可能阻礙機體對鋅的吸收。
6個月左右是味蕾發育和口味偏愛形成的關鍵期。此時要鼓勵孩子接受豐富的食物品種,感受不同食物的原味。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6個月內,嬰幼兒的鈉攝入在200毫克左右,換算成食鹽為0.5克。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及嬰幼兒自身代謝的儲存,就能提供生長所需的足量鈉,不用額外添加。
1歲左右,當爛面條、軟飯逐漸成為寶寶的主食后,可適當加鹽,但越晚加越好,且控制在1克左右,最多不超過2克。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應限鹽。3歲前,不給寶寶吃味精。若加了味精,鹽就要減量。當然也可以選擇嬰幼兒醬油,換算方法是,每15毫升醬油相當于1克鹽。
要想給寶寶控鹽,不妨等飯菜做好端上桌后再加鹽。此時,鹽都附著在食物表面,只要一點,就能吃出咸味。
1、寶寶的腎臟功能還未發育完全,不足以滲透過多的鹽,攝鹽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同時增加心臟負擔,從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2、攝鹽過多會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使得口腔唾液分泌減少,并導致唾液里所含的溶菌酶的數量減少。溶菌酶有殺菌的作用,它的減少會降低口腔對細菌、病毒的防御功能,從而削弱寶寶的抗病能力。
3、寶寶的味覺極為靈敏,只要一點點鹽,他們就會感覺很有滋味。攝鹽過多的話,寶寶即使感覺很咸但由于不會表達,只能慢慢適應這樣的咸度,最終口味變得越來越重,味覺發育受到嚴重影響。
4、攝鹽過多會影響鋅的吸收,并增加鈣等其他礦物質的排泄。
5、從小養成重鹽的飲食習慣,長大后不容易糾正,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1、嬰兒對鹽的需求量是很小的。成年人一天只需6克鹽,嬰兒應遠遠低于這個數字,輔食中有點鹽味就可以了。以后隨著孩子月齡和年齡的增長,食品中鹽可適量增加,但仍應堅持淡食。
2、6個月內的寶寶,輔食沒有必要添加食鹽。
3、對于1~3歲的寶寶,每天做菜時也要盡可能地少放鹽。一般1~6歲的幼童每天食鹽不應超過2克。其實,對于寶寶非常敏感的味蕾來說,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鮮美,而這些食物也含有足夠的鹽。
4、建議用“餐時加鹽”的方法控制鹽的攝入量。即在菜肴起鍋時少加鹽,或不加鹽待菜肴烹調好端到餐桌時再放鹽。這樣會使鹽僅僅附著在菜肴表面,只放一點鹽但吃起來卻會有味道。既能控制鹽的攝入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溫烹飪中的損失。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