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12 10:43:40 編輯:本站整理 1074
對于病癥可以從多個方面看出來,有的是從臉部,有的是從舌頭,有的是從手部等等,那么有人知道便便的顏色也能分出癥狀嗎?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大便是如何分出健康的吧。
▲從便便顏色、粗細及質地看健康。
現在的食品五花八門,同時我們也身處在食安風暴的不定時炸彈中,讓人驚覺入口的添加物五花八門,體內累積的毒素驚人。這時候,學會如何觀察糞便所帶來的健康訊息,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是排出體內毒素的第一步。食物從口中吃下后,未被吸收而產生的殘渣通過大腸時,會從流體逐漸變成半流體、粥狀、半粥狀、半固體,當流到乙狀結腸時就會形成固體,也就是俗稱的糞便。糞便會隨著積存量增多,從乙狀結腸往直腸推進,此時會刺激神經、產生便意,就到了要找馬桶排泄的時候了!
成人每天的排便重量介于100~250公克之間,依攝食量多寡而有異同,吃得較少或水喝得少,都可能讓糞便的重量變輕或是變硬。觀察便秘通常使用羅馬診斷準則,也就是以下四種狀況,若在過去一年曾經長達十二周(三個月)出現兩種以上癥狀,就算是有便秘。
▼讀懂便便密碼,身體才能健康無虞。
味道:腸道機能正常及腸內有益菌叢多者,糞便應無臭味。
顏色:有益菌多的腸道,糞便顏色多為黃褐色;肉類攝取過多、有害菌多的腸道或腸道出血,糞便顏色多為黑褐色。
便便的顏色、質地或粗細,若在短時間內改變,都應注意,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民眾,更應就醫做進一步檢查。另外也建議老年族群,每二年應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以預防大腸癌。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