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27 14:37:33 編輯:本站整理 450
人體器官具有各種不同的功能,缺一不可,那么如果腎功能不好會怎么樣呢?醫師表示,腎功能不好會造成腎臟貧血等,無法自愈,只能憑借著醫療控制,具體情況,讓我們來看看醫師怎么說吧。
1名高齡100歲的張阿嬤,日前出現排尿量變少,還伴有疲倦、食欲不振、反應遲鈍等情形。就醫后才發現是腎功能萎縮,且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是3.1mg/dL,血紅素卻只有8.9g/dL,低于標準值許多,確診為典型的「腎性貧血」。醫師使用紅血球生成素幫助張阿嬤提高造血能力,經過3個月的治療,阿嬤不僅精神變好,也吃得下,排便、排尿正常,不再暈眩、整天昏沉沉等癥狀,有明顯的改善。
臺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表示,釋放紅血球生成素是腎臟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紅血球生成素能刺激骨髓制造紅血球,若腎臟功能衰退,紅血球生成素不足,就容易造成「貧血」。由于腎性貧血的癥狀不容易分辨,有些單純的腎病,或是內科疾病也會有類似癥狀,由于沒有特異性,所以經常被當成是老化現象,必須靠抽血檢驗才能確診。
腎性貧血的病人,除了可能會出現疲勞、嗜睡、食欲降低、運動能力減少等癥狀外,有時候還會伴隨上氣不接下氣的情形。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貧血嚴重度,與左心室肥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住院率,以及死亡率都有顯著相關。
臺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指出,心臟有四分之一的血流入腎臟,若心臟功能不好,一旦罹患腎性貧血,恐會加速心臟功能惡化。當心臟功能惡化后,又會加速腎功能惡化,必須積極治療貧血癥狀,才能打破此一惡性循環。此外,若腎臟功能衰退引發全身性尿毒癥,也會使心臟受損。因此,心臟、腎臟如果不好,全身器官都會遭殃。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的共病,并不會自己好,但是可以透過治療,來幫助維持患者血色素的穩定。紅血球生成素不是治療貧血的唯一方法,務必找出真正原因,對癥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醫師使用紅血球生成素前,會評估病患是否有其他造成貧血的問題,如是否缺鐵、缺B12、缺葉酸,或是有發炎感染、營養不良,以及潛在血流失的現象等。
過去慢性腎臟病患只能靠輸血來改善貧血,現今除了紅血球生成素,還有一些輔助性的治療,如補充鐵劑等。提醒第3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更要定期做血紅素監測,且越晚期的病患監測需更頻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