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2-19 11:38:36 編輯:本站整理 4539
以往在乳癌的治療中,三陰性乳癌因基因表現不明確,且轉移及復發率風險較高,目前并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法。那么三陰性乳腺癌存活率是多大?還能活多長時間?
蘇慕環博士指出,在乳癌的流行病學上,占乳癌總數約15至20%的三陰性乳癌,一直是屬于較難纏的癌癥類型,不僅具有較高的轉移及復發機率,且好發于年輕患者(40歲前),從開始發現到轉移的死亡率高且速度快,據研究統計,復發率高峰期約在治療后的一至三年。
針對三陰性乳癌,臨床上采取的治療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在手術前先給化療藥物,以了解患者對藥物的反應與效果,同時也期待腫瘤可萎縮后再行開刀,減少開刀的范圍;或者是采取手術后給藥的方式來降低日后復發及轉移的機率。
在腫瘤生物特性逐漸被科學家發現下,如今對于三陰性乳癌的基因分析與分類已經越見清晰,治療上可運用一種技術平臺,提升化學藥物對腫瘤的治療效果。EndoTAG-1是一種新的治療概念,是將太平洋紫杉醇嵌入帶有“正電”之雙層微脂體中,以精準靶向地與帶“負電”之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結合,阻斷癌細胞養份供應,進而抑制腫瘤血管新生之抗癌新藥。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與其他化療藥物并用可產生加乘作用。蘇慕環表示,EndoTAG-1目前已獲得比利時、澳洲同意進行多國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頗受醫界重視。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認為,乳癌的治療從基礎研究到新藥開發都有長足的進步,但更重要的環節則在于治療后的全人照護。他指出,乳癌非單一型癌癥,但在分子醫學進步下,已經越來越能掌握更多的資訊,可對個別的患者做更精準的治療;只是,乳癌治療必須更全面,從治療結束、到后續追蹤都很重要,還必須要有身心靈的支持,才能杜絕后續的諸多問題。
后續追蹤除了需依照治療團隊的建議定期追蹤外,也需特別注意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更要對藥物的副作用有所認識,同時,也需了解日后身體復健的方式,甚至尋找支持團體共同協助,才能真正活的有品質。張金堅表示第四期的乳癌存活率約49%,且仍有近24至29個月的存活率,在現今的治療技術下,屬于有機會治癒的癌癥之一,只要長期與其和平共處,就等同于慢性病一般,不再是女性絕癥。
乳癌已有很好的篩檢工具可及早發現、早期治療甚至可以完全治癒;萬一不幸罹癌,也不應氣餒,如今癌癥治療已經是多元化治療、精準治療且多科團隊與患者共同面對,只要放下心,正面思考,仍能有相當高的生活品質,不必過度擔心。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