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8 09:39:56 編輯:本站整理 5457
如今很多家庭配備插座充電器等,一些還孩子對于家電甚是好奇引發觸電。那么,觸電的時候怎么自救?觸電為什么會死?
如果一不小心發生了觸電,附近又無人救援,此時務必鎮靜。在觸電后的最初幾秒鐘內,人的意識不會完全喪失,觸電者可用另一只手抓住電線絕緣處,把電線拉出,擺脫觸電狀態;如果觸電時電線或電器固定在墻上,可用腳猛蹬墻壁,同時身體往后倒,借助身體重量甩開電源。
此時,旁邊若有救助者趕來,救援的人絕不能用手去拉觸電者,這樣不僅觸電者再次充當導體增加了電流的損傷度,而且會使救助者自身的安全也受到電擊的威脅。
發生觸電時,最重要的搶救措施是迅速切斷電源,此前不能觸摸手術者,否則會造成更多的人觸電。如果一時不能切斷電源,救助者應穿上膠鞋或站在干的木板凳上,雙手戴上厚的塑膠手套,用干的木棍、扁擔、竹竿等不導電的物體,挑開受傷者身上的電線,盡快將受傷者與電源隔離。
對觸電者的救援應爭分奪秒,除了及時撥打電話報警外,還要能夠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識,若發現心跳呼吸已停,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等復蘇措施,除少數確實已證明被電死者外,一般搶救維持時間不得少于60分鐘。如果搶救者體力不支,可換人操作,直到使觸電者恢復呼吸心跳,或確診已無生還希望時為止。發生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病情都很危重,這時應一面進行搶救,一面緊急聯系把病人送往就近醫院作進一步治療。在轉送醫院的途中,搶救工作不能中斷。
影響觸電危險程度的因素
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
電流通過人體的持續時間
電流通過人體的不同途徑
電流的種類與頻率的高低
通過人體的電流量對電擊傷害的程度有決定性的作用
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人體的生理反應越明顯,引起心室顫動所需的時間越短,致命的危險就越大。對于工頻交流電,按照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不同,人體呈現不同的狀態,可將電流劃分為三級:①感知電流:引起人感覺的最小電流稱為感知電流。人對電流最初的感覺是輕微麻抖和刺痛。②擺脫電流:電流大于感知電流時,發熱、刺痛的感覺增強。電流大到一定程度,觸電者將因肌肉收縮,發生痙攣而緊抓帶電體,不能自行擺脫電源。人觸電后能自主擺脫電源的最大電流稱為擺脫電流。③致命電流:在較短時間內危及生命的電流稱為致命電流。電擊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電流引起心室顫動造成的。心室顫動的電流與通電時間的長短有關。當時間由數少到數分鐘,通過電流達30~50mA時即可引起心室顫動。
電流通過人體的持續時間對人體的影響
通電時間愈長,愈容易引起心室顫動,電擊傷害程度就愈大,這是因為:①通電時間愈長,能量積累增加,就更易引起心室顫動。②在心臟搏動周期中,有約0.1秒的特定相位對電流最敏感。因此,通電時間愈長,與該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就愈大,引起心室顫動的可能性也便越大。③通電時間愈長,人體電阻會因皮膚角質層破壞等原因而降低,從而導致通過人體的電流進一步增大,受電擊的傷害程度亦隨這增大。
電流通過人體不同途徑的影響
電流流經心臟會引起心室顫動而致死。較大的電流還會使心臟即刻停止跳動,在通電途徑中,以從手經胸到腳的通路為最危險,從一只腳到另一只腳危險性較小。電流縱向通過人體要比橫向通過人體時,更易發生心室顫動,因此危險性更大一些。電流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時,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而造成呼吸抑制,導致死亡。電流通過頭部,會使人昏迷,嚴重時會造成死亡。電流通過脊髓時會使人截癱。
電流種類、電源頻率對人體的影響
相對于220V交流電來說,常用的50~60Hz工頻交流電對人體的傷害最為嚴重,頻率偏離工頻越遠,交流電對人體的傷害越輕。在直流和高頻情況下,人體可以耐受更大的電流值,但高壓高頻電流對人體依然是十分危險的。
人體電阻高低的影響
人體觸電時,流過人體的電流由人體的電阻值決定,人體電阻越小,流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也就越危險。
人體電阻包括體內電阻和皮膚電阻。體內電阻基本上不受外界影響,其數值一般不低于500Ω。皮膚電阻隨條件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使人體電阻也在很大范圍內有所變化。一般人的平均電阻值是1000~1500Ω。
這主要是電流會迅速擾亂心臟跳動,使維持生命的血液無法有規律地在人體內循環流動,直至中斷;同時電流還可如此地快速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若不及時采取緊急措施,解電致死就斷難避免。
我國行業規定,安全電流為10毫安。
不同大小電流的感覺:
● 8~10毫安 手擺脫電極已感到困難,有劇痛感(手指關節);
● 20~25毫安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動擺脫電極,呼吸困難;
● 50~80毫安 呼吸困難,心房開始震顫;
● 90~100毫安 心臟麻痹,停止跳動。
電流對人體的危害,還取決于一個重要因素——時間。瞬時電流穿過雖然也會有影響,但如果一直通著電,后果不堪設想……在大量觸電事故中,觸電者像被吸在電源上,電流通過的時間長,就很危險了。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