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2 10:00:57 編輯:cwh 210
很多人都聽說過沙眼這種疾病,卻不是很了解這種病,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沙眼是什么?沙眼怎么治療?
由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以雙眼癢痛,羞明流淚,或眵多膠粘,瞼內紅赤顆粒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區,常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癥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后遺癥,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癥狀更為明顯,并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1、藥物治療
沙眼衣原體對四環素族、大環內酯類及氟喹諾類抗菌藥物敏感。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15%磺胺醋酰鈉滴眼液,晚上用四環素軟膏或紅霉素軟膏。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應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可口服多西環素或紅霉素。
2、手術治療
用于眼部并發癥,如嚴重的內翻倒睫、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化膿性淋巴結炎、象皮腫等。
近年來的研究證明沙眼病原體為衣原體的一種,界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簡稱沙眼衣原體。在衛生條件差的流行區,常有重復感染。
原發感染使結膜組織對沙眼衣原體致敏,再遇沙眼衣原體時,可引起遲發超敏反應。這可能是沙眼急性發作的原因,是重復感染的表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眼的發病率已大大降低。
由衣原體沙眼生物變種A、B、Ba、C血清型引起。主要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即眼~眼或眼~手~眼的途經傳播。當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結膜上皮細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胞漿內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體。該病發病緩慢,早期出現眼瞼結膜急性或亞急性炎癥,表現流淚、有粘液膿性分泌物、結膜充血等癥狀與體征。后期移行為慢性,出現結膜瘢痕、眼瞼內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損害,以致影響視力,最后導致失明。據統計沙眼居致盲病因的首位。1956年我國學者湯飛凡等人用雞胚卵黃囊接種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離出沙眼衣原體,從而促進了有關原體的研究。
感染沙眼衣原體后在生活中要明確兩點,既要積極治療,又不要再將病原體傳染別人。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