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1-09 16:01:32 編輯:5號網-lkn 364
痔瘡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那么又不少人困惑,內痔和外痔有什么區別呢?如何辨別?關于,怎樣辨別外痔和內痔?外痔和內痔的區別。5號網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
內痔生于直腸內(肛門齒狀線以上)。如果內痔夠大或十分靠近肛門,可能在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最明顯的癥狀為排便時出血,血色鮮紅。你在用手紙清潔時便會看見這些鮮紅血跡。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內痔不會造成疼痛。
外痔生于直腸口(肛門齒狀線以下)。如果嚴重受壓迫,使肛門邊緣的靜脈破裂血液滲至皮下組織,使其局部組織形成腫塊,被稱為血栓外痔。外痔可引起肛門部位發癢及灼熱感。通常會引起疼痛,有時候也會出血,尤其是排便后用手紙擦拭時。有時候,外痔會讓人坐著時非常不舒服。
了解其它可能的狀況。痔瘡通常不嚴重,如果發現痔瘡出血可以嘗試用本文后面介紹的方法進行自行治療,但如果是直腸出血則有可能是由其它嚴重健康狀況所引起,包括肛門癌、直腸癌或結腸癌、大腸憩室炎或是細菌感染。如果你發現直腸出血,應該馬上去正規醫院看醫生,讓醫生為你正確地診斷及治療。
內痔可分為四期,每期的癥狀有所不同:一期為無痛便血,便血為手紙帶血或是滴血,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二期為痔核脫出可自行還納,便后出血或多或少,肛門處墜漲瘙癢。三期為痔核脫出需用手還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四期為痔核嵌頓,緊緊的卡在肛門口。
外痔癥狀以痔核脫出、墜脹疼痛、瘙癢為主。外痔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又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主要表現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并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內痔是在齒線以上發生的痔,表面為粘膜,主要表現為程度不等的出血,一般無疼痛,但有血栓形成成嵌頓時則有劇烈疼痛。
外痔位于齒狀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癥狀,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
專家提醒:多加強自己的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往往是預防痔瘡的一個好方法,可是有很多成年人,由于工作比較繁忙的關系,因此及時有了痔瘡,也不注意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這樣患者就不要在患病后抱怨自己患上這個疾病了。
發生在齒狀線以上,以無痛間歇性出血,鮮紅,滴血或噴血為主,痔核脫出為主要癥狀。根據痔脫垂情況分為四期:
I期:無痛性便血為主,血不與大便混淆,無脫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期:便時滴血或噴射狀出血,有痔核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
Ⅲ期:便時帶血或滴血,出血有減少,痔核脫出后需借助外力才能回納,當患者久站久蹲,咳嗽,勞累,負重等時痔核會再次脫出。
Ⅳ期:痔核長期脫出不能回納,可伴發絞窄、嵌頓,疼痛等癥狀。
發生在齒狀線以下的肛管及肛門緣。外痔表面蓋以皮膚,可以看見或觸摸,痔核不能送入肛門內,不易出血,以疼痛,異物感,肛門墜漲為主要癥狀表現,臨床分為四型:
①炎性外痔:常有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肛緣皮膚皺壁突起如水泡樣。腫脹疼痛明顯。
②血栓性外痔:肛門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點為起病突然,局部腫脹、疼痛劇烈。
③結締組織性外痔:因慢性炎癥刺激,反復發炎、腫脹,致使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④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皮下曲張的靜脈團,下蹲腹壓增加,排便時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后癥狀可不同程度的減輕。
混合痔發生于肛門同一方位齒線上下。無痛間歇性便后出血,以滴血為主,中期會有痔核脫出,繼而出現疼痛,墜脹等癥狀;后期由于痔核長期脫出和肛門括約肌松弛,常有分泌物出現,分泌物刺激肛周會引起肛門瘙癢或肛周濕疹。臨床兼有內、外痔的癥狀。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