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13 17:41:18 編輯: 503
拔火罐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潮流了,也算是中國人的神療法。不知道愛拔火罐的你有沒有拔出過水泡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原因和水泡的處理。
這種情況比較多見。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則至三五日甚至十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較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紅的血泡等。發泡現象多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輕重(一般瘀阻較重的發泡較快)、季節(夏天較易發泡而冬季則較慢,這也是拔罐治療提倡冬病夏治的一個原因)、皮膚疏密(一般皮膚細嫩的易發泡,如青年女性,而壯年男性則發泡較慢)等因素影響。正常生理條件下,血管內滲透壓和血管壁通透性處在一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難將其改變,不易起泡。
發泡后可用消毒針灸針將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體。對于發泡后的創面如何處理,如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種是為防止感染,用無菌紗布覆蓋,按時換藥,直至愈合;另一種觀點則是繼續在發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產物。筆者比較傾向于后一種。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療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針或梅花針點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塊,療效比較明顯。但缺點是如何確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確定準確,能夠抽出瘀血,癥狀明顯減輕,如果確定不準,將會拔出紅色血液,癥狀也不能減輕。現在拔罐發泡已經證明局部有病,所以更應該在發泡處繼續拔罐以抽吸出病理產物。
實踐發現,在發泡處繼續拔罐,的確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產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較長,瘀滯日久,多因勞累引起。
②黃色粘稠膠凍樣物:多因感受寒濕引起。
③無色清稀水樣物:多因受涼引起。
如果病程較長,瘀阻較重,則這一階段歷時較長,一般10天左右病理產物出凈,出凈后拔罐處即結痂愈合。
在拔出病理產物的過程中,尚可見類炎癥反應,即發泡部出現紅腫,根部發硬,按之疼痛,這是病理產物聚集導致,一般只需在原處拔,待病理產物抽吸凈后,類炎癥反應即可消退,根部自然柔軟,觸之如同正常肌膚,結痂愈合,疾病治愈。如發泡后不在原處拔罐,則拔罐出不易結痂,愈合亦慢。愈合后皮膚可留有黑疤,也可慢慢恢復至正常皮膚的顏色。
傳統的走罐療法,用新式拔罐更為方便。方法:在拔罐口涂適量潤滑油(用紅霉素或以凡士林和甘油按適當比例調和),拔住,不宜太緊,緩慢移動罐體,可同時起到拔罐和刮痧的雙重作用。適用于面積較大且平滑的部位,如頸、肩部及腿部等,皮膚有破潰者不宜用此法。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