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8 11:27:33 編輯:cwh 385
抑郁癥是精神科疾病,這種病說好治也好治,不好治也不好治,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抑郁癥能徹底治好嗎?抑郁癥能自愈嗎?
抑郁癥是大腦疾病,大腦神經遞質濃度失衡是抑郁癥的結果.抑郁癥治療應首選藥物,初期用藥不少于半年,如果復發用藥不于一年半,再復發不少二至三年用藥,建議抑郁癥長期保健維持用藥.具體情況要嚴格遵照醫囑用藥.抑郁癥與成長個性有關,發病取決于個體心理素質與神經代償能力.關注心靈及時調節心理平衡有利減少藥物和避免復發.
抑郁癥是可以自發緩解的,只是緩解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人等不到那個時間。
抑郁癥本質上是腦功能的紊亂(當然目前的科學水平還沒有弄清楚具體怎樣紊亂),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腦對這種紊亂是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的。環境因素(包括社會心理應激因素)作用貢獻比較大的患者,相對容易在相應的因素去除之后自發緩解。
我見過的住院病人里面首次發作的少,反復發作的多(單討論抑郁癥,雖然雙相障礙也一樣),而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過抑郁發作-緩解-抑郁發作這樣反反復復的經歷,而沒有治療過,最后越來越嚴重才來住院。可以推測更多的情況是一直反反復復,而不知道要看病(我國精神科科普做得不好,另外病人沒有自知力不認為自己病了也很常見),或者沒有嚴重到住院的程度。
另外,社會地位較高或者較聰明的人,反而少去治療。可能因為自以為能挺過去,可能因為病恥感。反正有的真能挺過去,有的也就自殺了。
PS. 我自己有過抑郁的時候,現在對一下診斷標準也確實符合重度抑郁發作,大約持續了半年。后來應激原淡了也就過去了,當時沒接觸精神科也沒想到自己病了,反正后來也沒有復發,應該就是那種社會心理因素主導的抑郁。
一、導致人的心境變壞:專家說,持久的情緒不良發展成惡劣的心境。并且這種負面情緒是無明顯外因而產生的,因此很難化解,患者的心情總處在悲傷、壓抑、痛不欲生之中。另一方面,抑郁和焦慮癥總是相伴而生,以更年期抑郁癥為代表,這類患者不僅心情抑郁,同時還會出現莫名其妙的精神緊張、驚恐不安的焦慮情緒。
二、毀掉人的精神、專家指出:人活精氣神,抑郁癥危害巨大的第二點體現,就是它能將一個原本精力充沛的正常人變得整天無精打采、身心疲憊,嚴重者還會出現呆若木雞或呈抑郁性木僵的狀態。
三、出現睡眠障礙:抑郁癥患者常有頑固性睡眠障礙,患者表現為持久的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睡眠節律紊亂、睡眠質量差等。長期失眠的痛苦完全可能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很容易遭到各類疾病的入侵。
抑郁癥的預防常常是多方面的,包括個人的努力、家人的協調、社會的支持、有效的治療等因素,最重要的還是取決于患者自身,抑郁癥患者應該努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擅自停藥,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相信守的云開見月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保持活動狀態
適當運動對預防抑郁很重要,通過運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釋放壓力、舒緩身心,患者平時可以多嘗試自己喜歡的運動,比如慢跑、打球、爬山、騎自行車等。如果有條件的旅游度假更好,在海灘享受日光浴、蕩舟湖畔、游樂場嬉戲等,快樂的活動有利于改善人的心情,預防抑郁的復發。
保持和朋友聯系
當抑郁發生時,你會發現和朋友保持聯系很困難,這種情況會使自身變得更為抑郁,所以要常和朋友保持聯系,不開心的事不要壓抑在自己心里,及時的傾訴有利于消除心里的負面情緒,同時也可以分享生活中開心的事情,開心的效果往往是雙倍的。常常和朋友保持聯系,可以不讓自己變得那么孤獨孤單,負面情緒也不容易產生,有利于預防抑郁癥復發。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