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0 09:05:54 編輯:本站整理 339
食道炎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演變成食道癌嗎?他們倆有什么區別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食道炎是指食道黏膜淺層或深層組織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粘膜發生水腫和充血而引發的炎癥。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腸反嘔上來的膽汁、烈酒、辣椒、太熱的菜湯、過于濃熱的茶,等等。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食道炎。食道發炎的原因有許多;像是嚴重嘔吐后,長期放置鼻胃管或服用阿斯匹寧、強酸強堿、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或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之患者或是病患本身抵抗力下降而受結核菌或念珠菌或病毒感染導致食道炎。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全世界每年約有22萬人死于食道癌。中國是食道癌高發區,全國每年有近15萬人死于本病,因食道癌死亡者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發病者有增長趨勢。食道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癥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食管癌治療的主要手段是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有時也可根治,單純化療效果雖不理想,但常常需用化療作輔助治療。因此,臨床上常是手術、放療和化療的綜合使用,稱為綜合治療。食管癌治療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腫瘤是否早期。腫瘤越早期,其治療效果越好。
病因區別
食道炎:食道炎是由于食道黏膜淺層組織或深層組織受到不正常刺激,食道黏膜發生水腫和充血引發的炎癥。
食道癌:食道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食道癌發生是一個漸進過程,在癌變的過程中必有一種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這些因素在癌變過程中又起著協同促癌作用。
癥狀區別
食道炎:食道炎以燒心,吞咽困難以及胸骨后疼痛為主要表現,甚至嚴重是可引起食管痙攣,導致吞咽食物時感到不適、甚至嘔吐。與食道癌相比,食管炎癥狀較輕,一般不會出血或者僅出血較輕微。
食道癌:食道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僅在吞咽時會有哽噎等不適感。但是到了中晚期會出現進行性咽下困難,先是難咽干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水和唾液都無法下咽。患者出現惡性體質,常因吞咽水或事物出現嗆咳,并容易發生呼吸系統感染。若發生其他部位轉移,可出現相應癥狀改變。
治療方法區別
食道炎:食道炎治療多是通過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包括使用胃酸抑制劑和黏膜保護劑,有合并感染時使用抗生素。
食道癌:食道癌主要以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進行治療,以期達到控制腫瘤發展,提高生命質量。在采用現代治療方法的同時與中醫中藥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可提高療效,改善和緩解患者癥狀、延長生存時間。
預后不同
食管炎:食管炎在經過科學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病人在平時生活中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可以減少復發的可能。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惡化以致發生食道黏膜潰瘍,出現嘔血或者便血。
食道癌:食道癌預后較差,早期手術效果較好,但到了中晚期,癌細胞擴散后治療相對復雜,治療效果多不理想,晚期手術非常困難,預后很差。
1、食道癌的飲食,要學會選擇蔬菜:藥食同源,部分食品兼具食療抗癌作用,可有針對性地選擇應用。對消化系腫瘤有益的食物有韭菜、百合、墨菜、莼菜、刀豆、卷心菜等。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綠茶、豆制品等,也都是抗癌良藥。
2、早期食道癌的飲食調養:在飲食上,主要利用腸胃道的最大消化吸收能力,盡量多地補充營養成份,以使身體強壯起來。多吃新鮮的食物,補充蛋白質、維他命、脂肪等。
3、飲食宜清淡,不偏食,多食用含有很多的維他命、微量元素及纖維素類食品,加新的蔬菜、海產品、冬菇類、水果等。
4、食道癌患者吞咽困難時,吃流質食品,食道癌患者,當出現吞咽困難時,應該改為流質食品,細嚼慢咽,少時多餐,強行積壓也會刺激癌細胞擴散、轉移、疼痛和出血等等。
5、晚期食道癌(食管癌)的飲食調養:當食道癌患者出現惡液質,應該多補充蛋白質,如牛奶、鵝血、各種水果、鵝肉、雞蛋和瘦豬肉等等。
6、靠半流質、流質飲食維持的食道癌患者,在進食時,尤其要注意避免進冷食,放置過久的食物。
7、食道癌術后的七天內以流質、含大量的鋅、鈣的食物為主,如牛奶、骨頭湯、雞湯等等;食道癌術后,第二周(7~14天),假如進食順利,則應當選擇全營養飲食,如雞湯、鴨湯、肉湯,米粥加胡蘿卜汁、菠菜汁,銀耳粥等。兩周后,食道癌患者,可以改為半流質飲食和軟飯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