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0 09:17:38 編輯:本站整理 348
很多人都會感覺到自己喉嚨的不舒服,有的人怕是食道癌,就會立馬去醫院檢查。那么,如何盡早發現食道癌呢?
食道癌早期往往沒有任何特異性癥狀,很多病人就是只有咽部異物感,有的伴有輕微的咽痛,直至后期才可能被發現。
所以,喉嚨有異物感雖然不是確診食道癌的主要增長,但長時間出現喉嚨有異物感的患者應該警惕食道癌的發生,及時去醫院檢查。
1、胸部感覺沉重
癌細胞在食道中繁殖并且形成腫塊,進而會阻擋食物的通道。當食物被阻擋在食道管中時,你就會感覺胸部區域有壓力和沉重。
2、吞咽困難疼痛
這是食道癌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吞咽食物時,患者會感覺燒灼式的疼痛,或者感覺食物黏在喉嚨或胸部,導致吞咽困難。
3、嘔吐或是咳血
由于癌細胞阻礙食物管道,可能會導致惡心,并進一步引起嘔吐。在某些情況下,患者還可能會咳嗽咳出血液。
4、出現消化不良
如果你出現消化不良或是胃灼熱超過2星期,最好立即咨詢醫生,因為這有可能是食道癌。這是由于食物或唾液逆流所引起的癥狀。
5、體重劇烈下降
由于消化不良和吞咽困難/疼痛引起的食欲下降,食道癌的患者體重都會劇烈減輕。因此,千萬不可忽視體重突然減少,這有可能是癌癥的跡象。
不同年齡的人群,食道癌的發病率有很大差別。一般食道癌的發病年齡在40歲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逐漸提高。但是近年來,食道癌的發病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很多醫院都能接診到二十多歲的病人,這實在讓人擔憂。食道癌的病死率也是隨著年齡逐漸提高的。 通常,食道癌病死者的年齡組構成分布偏向高年齡組,男性高于女性。35歲以前病死率很低,35歲以后隨年齡增加而迅速提高,對60歲至75歲年齡組的人危害最大。食管癌對不同年齡組的危害是不同的,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高發地區人群食道癌的死亡年齡較低發區提前10年左右,說明高發區可能存在較強的致癌物質。
第一種:過食溫熱性食物。
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于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因為過于辛熱,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所以這類性質的食品最易誘發的是消化系統的腫瘤。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
第二種:酒
酒為辛熱之性,長期飲酒,是消化系統腫瘤發病最常見的因素。山東西南地區為食道癌的高發區,就與這一地區飲食中嗜熱、嗜酒有關。其實,早在196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酒精飲料的過度消費與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關。在分別對江蘇啟東縣肝癌相對高發的通興鄉與相對低發的西寧鄉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2.5倍。而兩鄉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環境基本相同,吸煙率也相當,所不同的是肝癌高發區的人們愛喝酒,低發區的人們則喜歡飲茶。
第三種:煎炸、熏烤的食物。
同樣屬于中醫熱性食物的還有煎炸、熏烤的食物,這類食物因經過高溫的油炸和烤制,亦隨之變為熱性食品。經研究證實,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易于導致胃癌、腸癌、肝癌等。
第四種:咖啡
就像中國人嗜茶一樣,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國學者在經過5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后認為,咖啡因對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經常飲咖啡的人比不飲咖啡的人患這兩種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過多飲用咖啡引起的。
第五種:太咸的食物
除了食鹽,咸味食物還包括咸菜、咸魚、咸肉以及其他腌制食品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常食腌制食品者食管癌發病的危險性是不常食用者的2.79倍。嗜食咸味食物最容易導致的癌癥是胃癌。嗜食咸魚的日本漁民,胃癌、食道癌的發生較為普遍。嗜食咸魚亦是致鼻咽癌的一個重要因素。馬來西亞研究人員發現,沿海居民患鼻咽癌較多,原因與他們愛吃咸魚有關。我國普查資料證明,在胃癌高發區,人均每天攝人食鹽50克;而胃癌低發區,人均食鹽攝入量僅為6克左右。
第六種:霉爛食物
黃曲霉毒素已被公認為是最強烈的致癌物,而黃曲霉菌富含于霉爛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該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易于生長繁殖,研究發現其可誘發實驗動物的多種腫瘤。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第七種:腌制食品
亞硝酸鹽也是公認的致癌物,蔬菜、鮮肉等腌制后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鹽腌的干魚中,發酵的腌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腸、肉類中都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如果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險。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