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05 17:16:48 編輯:5號網-zhaowei 455
節氣養生一直是大家比較認可的一種養生理念,因為,節氣交換之際外界溫度氣候會發生變化,因此,養生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那么,立夏后怎么養生?立夏后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立夏過后,天氣變熱,人們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專家稱,立夏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入夏以后要注意清熱祛濕,益氣消暑。具體說來,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新鮮果蔬;開心果、腰果、夏威夷果、紅棗等堅果.
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開心果、松子、夏威夷果等堅果也是鉀的好來緣。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適量食用堅果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比如:開心果、腰果等.
4、另外,由于“夏氣與心氣相通”,夏季五臟屬心,宜清淡,心喜涼,宜食酸。同時要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暴喜傷心。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0分鐘。認為,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立夏以后,氣溫普遍升高,會導致人體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無味的,只是汗液長時間滯留在皮膚和貼身內衣上,便會發酵變質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時要及時消汗,否則易患濕疹和汗斑。另外,貼身內衣面料要選擇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排濕性和散熱性的麻、絲、棉織品。貼身內衣要勤洗,勤換,還要在陽光下晾曬。
隨著早晚溫差逐漸縮小,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減衣,不要早晨的厚裝到了中午仍捂在身上,弄得滿身大汗,這樣反而容易著涼。此時著裝應以穿衣不出大汗為原則,衣服遞減的順序應由上而下,既養陽又收陰,與大自然保持協調一致。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