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9 16:18:48 編輯:5號網-linyin 1164
不敢跑步、運動,就是擔心養大“小腿肌”害蘿卜腿上身?中醫表示,事實上,導致下肢浮腫的原因主要與人體水分代謝機能不佳、血液循環差有關。因此,想要一甩蘿卜腿,除了透過泡腳來提升下肢血液循環外;適度從事能鍛煉腿部肌力的馬步操,更是另一保養選擇!
小腿不強壯,血液循環、水分代謝差。不過,為什么想要改善蘿卜腿問題,反而要先鍛煉腿部肌力呢?臺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生吳建東表示,民眾在抱怨小腿曲線不完美前,不妨先來討論到底小腿粗和小腿壯有何差別?
吳建東中醫提到,站在醫師角度來說,相較于缺乏線條感的蘿卜腿,小腿看來強壯、有肌肉線條,對于健康反到是件好事!事實上,人體下肢、小腿靜脈的壓力較大,相較于其他部位血液循環本就較差。所以若民眾經常久坐久站,在缺乏活動、肌肉量不足,無法藉由肌肉強而有力的收縮將血液打回全身的情況下,自然更容易加劇水分滯留的可能,使惱人的小腿水腫找上門。因此,想要改善,適度鍛煉腿部肌力非常重要!
首先找張如上圖這種凳子,或是板凳也行,不要找軟的就好。然后直接坐在上面,就當做你在蹲馬步的感覺,腰部與膝蓋可稍微放松;接著隨即站起來,重復上述動作3回,每1回10下。(圖片/吳建東中醫師提供)
提升腿部肌力有秘訣 中醫推改良版“懶人馬步操”
至于,想要提升腿部肌力該怎么做?吳建東中醫指出,除了適度抬腳、對空做踩單車動作,學習華人傳統武術常見的“蹲馬步”,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如果民眾覺得蹲馬步太困難,不妨可以試試看下列改良版的“懶人馬步操”,循序漸進操作,也是很好的自我保健妙招:
做法:
首先找一張如上圖這種凳子,或是板凳也行,不要找軟的就好。然后直接坐在上面,就當作你在蹲馬步的感覺,腰部與膝蓋可稍微放松;接著隨即站起來,重復上述動作3回,每1回10下。
注意事項:
1.上身保持正直,勿彎腰駝背,勿小腹前凸。
2.兩腳略寬于肩。
3.兩腳板保持平衡。
4.兩膝勿超出腳尖過多。
5.腰胯(髖關節)放松。
甩蘿卜腿泡腳也有效 3漢方泡腳方報你知
不光只有蹲馬步,吳建東醫生也分享,想要改善小腿水腫問題,善用簡易的泡腳方,也是有效促進腿部血液循環、祛濕消腫的好選擇。且除了單純的熱水泡腳外,若民眾能在水中加入適量生姜片,或是使用下列3種漢方泡腳方,都值得推薦:
想要改善小腿水腫問題,善用簡易的泡腳方,也是有效促進腿部血液循環、祛濕消腫的好選擇。
《祛風濕》
材料:羌活、獨活。
作用:羌活,能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獨活,也有祛風濕,止痹痛之效。
《強健骨骼、消水腫》
材料:牛膝、青木瓜。
作用:青木瓜,有舒筋活絡、除濕和胃之效。牛膝,則有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的好處。其實,中醫方劑中也有味“木瓜牛膝丸”,就是結合兩者之效,以發揮改善寒濕腳氣、腳弱無力的作用。
《提升下肢循環》
材料:當歸、川芎。
作用:當歸,有補血、活血的效果。而川芎,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一同作為泡腳藥材,有利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通筋骨。
小叮嚀:足部有傷口不宜使用。另外,有糖尿病足、末稍血液循環不佳的朋友,以及銀發族在進行時,最好能有親友陪伴,確認水溫、環境安全無虞較有保障。
吳建東中醫師指出,一般建議民眾可適度從刺激中醫認為主水的脾經穴位著手。譬如,下列位于小腿內側的陰陵泉、三陰交2穴,就是很好的保健方式。
促進水分代謝,先從脾經下手 按這2穴位祛濕效果好
此外,泡腳后搭配適度的穴位按摩,對于提升下肢血液循環、水分代謝也很加分!吳建東中醫指出,一般建議民眾可適度從刺激中醫認為主水的脾經穴位著手。譬如,下列位于小腿內側的陰陵泉、三陰交2穴,就是很好的保健方式:
《陰陵泉穴》
位置:取穴時屈膝到底,小膝內側橫紋端凹陷處即是。
作用:此穴屬脾經,擅于治濕,有溫運中焦、利水消腫之功。
《三陰交穴》
位置:位于內踝尖上方3寸(相當于4指幅并攏寬度),脛骨后緣凹陷處。
作用:此穴屬脾經,可促進血液淋巴循環、改善下肢水腫。三陰交同時也是婦科要穴,適度揉按有利調理月經,還有改善婦科諸疾患、調節荷爾蒙分泌的好處。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