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6 14:03:17 編輯:本站整理 1083
由于近期入梅,導致四川出現山體滑坡事件,浙江錢塘江洪水漲潮超出最高水位線,可能各地還將有大暴雨等天氣。那么,2017年什么時候入梅?2017年入梅出梅時間是什么時候?
2017年入梅時間是公歷2017年6月13日,農歷五月初九。
梅雨是主要出現于副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臺灣、遼東半島、朝鮮半島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的一種天氣現象。在氣象上,把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稱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斷梅”)。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歷時20多天。但是,對各具體年份來說,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存在著很大差異。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顯,有的年份不明顯,甚至產生空梅現象。如1954年梅雨季節異常持久,長達兩個多月,使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澇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兩三天,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旱年。
入梅時間是公歷2017年6月8日,農歷五月十四。
出梅時間是公歷2017年7月19日,農歷五月廿五。
按照環流條件與區域性降水相結合的原則,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范圍內,經常有地面峰系活動,且連續兩周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游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節中雨日、雨量、云量等氣候要素的時間曲線上出現突增(即轉折點)之候(日)定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歷法規定,芒種后逢第一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個未日為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為丙,則將該日定為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為未,則將該日定為出梅。
我國古代對入梅曾有幾種規定,《瑣碎錄》“(閩人)立夏后逢庚日入梅。”《神樞經》:“芒種后逢丙日入梅。”《江南志書》:“五月芒種后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種后雨為黃梅雨”,則以芒種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區差別;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變化而致。采用《神樞經》的說法,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則往往指天氣形勢轉為梅雨形勢的日子。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