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23 10:31:45 編輯:本站整理 4297
為什么有的人經常全身緊繃、肩頸僵硬?原來是交感神經作怪。如果要放松,就必需激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尤其透過日常生活站、坐、躺、趴等姿勢的調整,就能全面整頓身體,讓人身心全然放松。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作用有何差別?楊定一博士曾經在《真原醫》、《靜坐》提到,交感神經是自律神經系統的一個主要部份,一般的作用是讓身體緊張、肌肉緊繃,代謝加快、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剛好相反,是帶來放松的反應。
現代每一個人幾乎都活在交感神經的過度刺激里,很少人能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間取得平衡。幾乎每一個人都受到交感神經過度活化的壓力,承受不愉快的副作用。如果懂得怎么刺激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就可以達到全部放松的作用。他提供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舌抵上顎”小動作,就能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
此外,楊定一博士在其新書《透過運動和療效姿勢結構調整》中也提出,透過簡單的情緒管理練習、身體的拉伸、呼吸和其他的靜坐方法,就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讓全身放松。建議,進行簡單的螺旋動力,從反轉、停留、共振3個原則出發,透過簡單的螺旋拉伸運動和療效姿勢,自我調整不求人。
站、坐、躺等姿勢,是我們平時生活的姿勢。透過這些姿勢進行結構調整,讓日常的姿勢隨時成為我們調整的工具。首先,在各個姿勢學會保持穩定,自然會加強身體的支撐力,而在對稱的結構調整動作中,自然回復平衡。
◎站姿:我們看計算機屏幕太多,不光是頭往前縮,手也往中軸扭轉。透過站姿的結構調整運動,可以打開身體的前面、側面。更能透過四肢的動作,來打開肩膀、骨盆與手臂固定的角度。我們一般站著或走路,都是固定在向前的平面。透過這些動作,除了守住這個平面,更延伸出拉伸和反轉,讓這個平面可以放松。
◎坐姿:有些朋友因為工作或健康的限制,透過坐姿的結構調整運動達到反轉,是最方便的方法。簡單來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動作都自然往中間縮,久坐后尤其明顯。正因如此,透過坐姿的結構調整運動,可以針對我們的習性做最徹底的反轉。讓我們重新設定身體的姿勢,而創出一個新的回路。
◎躺姿:躺著的結構調整運動,等于是將身體重量的分配,由三度空間降到二維的平面,全部的重量集中在一個平面上。所以,任何動作,反而產生更大的扭力,而可以更徹底地打開某些部位,達到結構調整最高的效率。
我們平常的姿勢,脊椎是挺的,而且是直立的。平躺,可以不費力地守住脊椎主軸的穩定,同時透過其他關節延伸出不同角度的動作,做一個徹底的放松。
◎趴姿:我們平常是用兩腿,再加上脊椎來支持自己身體的重量。如果趴下來,做“蜘蛛走路”動作,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匍匐前進,支撐點自然改變。如果不是貼平地板,就連肩膀和手也要發揮支撐的效果,這本身,對身體是很激烈的挑戰,不僅是有效率的健身,還讓手肘和肩膀的關節得到一個不同的扭轉,對于有五十肩困擾的朋友會很有幫助。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