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04 15:37:33 編輯:本站整理 725
明天就是夏至了,夏天已經悄悄降臨,在夏至這個節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和禁忌,比如北京人要吃面,一些地方要吃混沌。這是什么由來。夏至不能干什么?夏至有什么習俗?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發。據說,夏至日剃頭理發會破運。
在民間,尤其對于農民來說,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于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無論是干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里別打雷、別下雨。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于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句俗話說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因為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獲之時,人們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條不但營養豐富能滿足人們的口腹需求,而且吃著巧手制出的眾多樣式的面條,還能給生活帶來多樣的樂趣。
以前的時代里人不分貧富都在夏至日的時候祭其祖,俗稱“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規的貢品之外,還會特別加上一盤的薄絲餅。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簽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西北地區會在夏至當天吃粽子,并且會取菊用灰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夏至到來,陽氣一天天萎縮,陰氣一天天生長,這個時候要送走舊的陽氣,粽子里的糯米、紅棗,從中醫角度來看是象征陽的東西,人們把它們包起來吃下去,就是和陽的季節告別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一種儀式性的吃。”
山東各地在夏至的這一天里是要吃涼面條的,也就是過水面,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撈面吃,對于小孩子來說已經不只是吃飯了,更是一種游戲,充滿了樂趣。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