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30 16:24:53 編輯: 613
糖尿病患者飲食需要主要哪些事項?又有那些食物需要注意呢?糖尿病患者日常飲食又有什么講究呢?糖尿病患者還需要時刻注意自身體重,適量適宜的進行一些科學養生運動,這樣才能有效的幫助自己,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重點吧。
先吃稀后吃干與先吃干后吃稀
餐前喝湯,可以讓人們用餐時少吃30%的食物。如果長期堅持,對預防肥胖、降低血糖有所幫助。如果用餐同時喝湯,或者先吃干后喝稀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常說的“飯前喝湯苗條健康”就是這個道理。廣東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廣東人特別愛喝湯,飯前喝湯神經反射到大腦的食欲中樞,會使食欲中樞興奮性下降,食量就自動減少1/3,而且吃飯變慢,所以廣東人一般身體比較苗條。北方人常吃飽飯后再喝湯,將胃撐得很大,所以越喝越胖。口訣說得好“先稀后干,血糖減半;先干后稀,血糖翻番;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飯前喝湯指的是清淡不油膩的湯,不要喝咸味油脂很濃的湯,否則可造成血壓、血脂上升。說飯前喝湯有益健康,并不是指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異。
先肥胖后消瘦與先消瘦后肥胖
肥胖是發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中80%都是肥胖者。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險性遠遠大于臀部型肥胖的人。長期肥胖者如果在短時間內沒有其他減肥措施而突然消瘦,很可能是發生了糖尿病,應該提高警惕趕快去醫院檢查一下,以便早診斷早治療。另有一種人原本很瘦或者不胖,當生活富裕之后,大吃大喝、又不活動,很快胖起來了,當體重指數>25之后,從消瘦者變成了肥胖者,進入了糖尿病的后備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兒童先瘦后胖,成了小胖墩,這與營養過剩關系最為密切。研究證明,能量代謝在衰老方面有重要作用,為限制熱量攝入,延長人類壽命,降低老年病發生率提供了理論依據。俗話說的:“少吃香,多吃傷”。“饑不暴食,渴不狂飲”就是這個意思。
先運動后吃飯與先吃飯后再運動
動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長壽的秘訣。運動與吃飯的規律,一般應早上先運動后吃飯,晚上先吃飯后運動。早上吃飯半小時以后,當食物消化了再運動,是符合糖尿病飲食運動規律的。特別是打胰島素的患者更應如此。有的患者喜歡晨練,也可以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些點心再運動。血糖不穩定的患者,最好測一下血糖再晨練。
如果是傍晚運動的話,最好是先吃飯,飯后1小時后再鍛煉。當糖尿病合并甲亢、血糖>13.0mmol/L、近期有眼底出血、腎病患者尿蛋白++號以上、不穩定性心絞痛、收縮壓180毫米汞柱以上的患者就不宜運動。運動治療,要掌握一個“度”字,運動過少或者運動過多,都是不對的。
糖尿病患者必須謹記以上介紹的三點內容,這些對糖友的病情控制友非常大的裨益。希望大家認真看待本文內容。
一、容易餓,吃得多
由于體內的糖分被當做尿糖排出體外了,所以吃進去的東西不足以維持身體需要的熱量,導致患者總是出現饑餓感,于是大量的吃東西,但是還是感覺到饑腸轆轆,平時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變得開始吃大量的甜食,出現了以上就需要考慮是不是患上糖尿病,需要及時的去醫院就診。
二、手發麻,腳抽筋
糖尿病人會經常出現手腳麻痹、手腳發抖、手指活動不靈及陣痛感、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眼運動神經麻痹,重視和兩眼不一樣清楚,還有自律神經障礙等癥狀,這些都是。
三、感疲勞,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會無緣無故的感覺到疲勞,特別是上下樓的時候更是明顯。尿液呈現出白色,有甜酸的氣味,如果出現了以上,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就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比較好控制血糖,并且會防止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四、眼疲勞,視力降
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看不清楚東西,站起來的時候眼前發黑,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睛忽然變成了近視,出現了老花眼等癥狀。這是糖尿病會引起的視力障礙、視網膜出血、白內障、視力調節障礙等疾病的明顯表現。這個出現了,就得趕快查血糖和到眼科就診。
五、體重降,無他因
如果出現了體重不明原因的急劇下降,需要考慮是不是患上了糖尿病,需要及時的去醫院就診。體重下降還可常見于惡性腫瘤、肺結核、甲亢等疾病,排除之后就要考慮是糖尿病,可能是之一。
1、年齡。一般指40歲以上的中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代謝率下降,容易導致肥胖,肥胖患者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同時胰島功能呈下降趨勢,因此糖尿病隨年齡增加發病率增加。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的遺傳因素占發病因素的50%左右,一般來講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更容易得糖尿病,特別是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的。
3、肥胖,肥胖造成胰島細胞負擔超負荷,同時造成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容易誘發糖尿病。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需要注意體重,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4、糖耐量低減的人群,即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但小于7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7.8mmol/L,但小于11.1mmol/L。
5、生過4公斤以上巨大嬰兒的婦女得糖尿病的危險性比較大。
6、出生時體重不足5斤的孩子。
7、長期精神緊張,久坐不動的工作方式。
8、高血壓、脂代謝紊亂的人群。
9、每天睡眠大于8小時或小于5小時的人群,也是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10、近年來,國際衛生組織把吸煙也作為引發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1、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淀粉可以為機體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多余的淀粉會在體內轉化為糖分,會加重糖尿病,所以應該限制淀粉的攝入,而糖類更是糖尿病的禁忌,食用糖類能直接加重糖尿病的發病,所以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2、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糖尿病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會較重糖尿病,所以應該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3、糖尿病患者需要遠離煙酒
煙草與酒類都可以加重糖尿病,所以應該遠離,如果在服用降糖藥的同時飲酒會使得血糖驟降,誘發低血糖,影響糖尿病的治療,另外乙醇可以影響到降糖藥的代謝從而影響藥物治療。
4、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低鈉高纖維素飲食
高鈉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造成粥樣動脈硬化,所以不要吃過多的鈉鹽,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可以適當的吃一些可以溶解的纖維素,這些食物能夠改善膽固醇、脂肪以及糖類的代謝,并且可以減輕體重。
5、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脂肪與蛋白質的攝入量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的糖類、脂肪以及蛋白質的代謝紊亂,由于糖尿病易于合并粥樣動脈硬化的發生,所以需要限制脂肪的攝入,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脂肪和膽固醇過高的食物,同時糖尿病易于合并腎病,蛋白質攝入過多容易給腎臟造成負擔,所以應該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