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4 15:12:30 編輯:本站整理 31644
巴沙魚刺少無魚鱗,對于老人以及小朋友來說是不錯的魚種,但是對于巴沙魚的傳言一直讓很多人忐忑不安,甚至都不敢吃了。
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它屬鯰形目魚類,屬芒鯰屬的芒鯰(Paugusiushamiltoa)為無鱗魚類。 是湄公河流域中一種特有的優質經濟魚類,越南音譯為“卡巴沙”(CABaSa),意思是“三塊脂肪魚”,因為該魚在生長過程中,腹腔內積累有三塊較大的油脂,約占體重的58%。
湄公河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據農業專家介紹鯰魚確實是雜食動物,它的主要食物包括水生昆蟲、有機碎屑等,也吃動物糞便、小魚和鼠類等活物。但在水產養殖業中,動物糞便是一種廉價、無毒的天然肥料,只要正規處理都沒問題。鯰魚雖然能夠在比較臟的環境中生存,但并不意味著它們愛在臟水里生活。如果水體特別差,鯰魚同樣長不好、會中毒,甚至死亡,養殖場絕不會做污染魚塘這種賠錢的事。
不過,巴沙魚也有養殖的品種是可以食用的,所以污染與否目前還難以判定。
關于巴沙魚在歐美被禁一事,讓很多人懷疑是不是污染等問題,甚至各個方面的問題層次不窮的突現,讓很多人都擔心食用安全問題。
為了查清越南巴沙魚養殖究竟如何,保護合格養殖戶利益,全球水產聯盟(GAA)出面,表示將用科學手段還越南養殖巴沙魚一個真相。
其實歐美地區對于越南巴沙魚的品質問題已經爭論了好幾年。2010年,時任歐盟議會漁業委員會會長的斯特魯恩·史蒂文森(Struan Stevenson)曾在會議中公開抨擊越南巴沙魚養殖衛生條件差、養殖場存在剝削工人的現象等,隨后美國鲇魚養殖協會也發布了相關言論。
隨著媒體輿論對越南巴沙魚衛生情況堪憂的大肆報道,民間也出現了許多抗議進口巴沙魚的活動,大眾對巴沙魚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對此,荷蘭瓦格寧根大學大學教授表示,如今在大多數人眼中,越南巴沙魚成了威脅食品安全和環境的罪魁禍首,但細究起來這個罪名缺乏證據支持。
比利時根特大學名譽教授Patrick Sorgeloos認為巴沙魚不僅衛生安全,而且營養豐富,而媒體卻向大眾傳遞了錯誤訊息。荷蘭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也通過研究證實了巴沙魚對于治理湄公河水污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從很大程度上修復了湄公河流域的生態系統。
GAA最佳養殖示范認證項目(BAP)發言人稱,無論是野生還是養殖魚,都會與環境相互影響,巴沙魚也不例外,東南亞生產系統的相互作用確實有可能產生局部的負面影響。為了避免這些負面影響,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和最佳養殖示范認證項目(BAP)各自出臺了養殖漁業的生產要求和環境標準。看來越南巴沙魚養殖場還需早日獲得ASC和BAP認證,這樣才能挺直腰板重新奪回國際市場的份額。
中國沒有巴沙魚。
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它屬鯰形目魚類,為無鱗魚類。
一般是進口為主。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