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7 11:37:28 編輯:本站整理 852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1.9億多骨關節炎患者。其中60歲左右發病率為50%,70歲以上幾乎為100%。我國估計有6000萬骨關節炎患者。骨關節炎很可能成為本世紀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影響勞動能力的頭號殺手。下面5號網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為什么胖子愛得膝關節炎?肥胖加重了關節面的負擔。
肥胖加重了關節面的負擔,使得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還可能與肥胖的全身代謝因素有關,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癥等間接影響關節。雖然髖關節也是負重關節,但肥胖者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并不高;手的遠端指間關節并非負重關節,可是指骨關節炎卻隨體重的增加而增多,因而推測可能與肥胖并存的脂類、嘌呤和糖類代謝異常相關。肥胖者往往飲食不合理,也會影響到關節。如高脂肪攝入不但可引起肥胖,而且可以對骨、軟骨及關節結構造成不良影響。還與肥胖導致的姿勢、步態及運動習慣的改變有關。總之,肥胖是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胖人應該警惕骨關節炎。
體重過重:過重的體重會對關節造成額外的壓力與負擔。以膝蓋為例,走路或跑步時要承受相當于三倍到六倍體重的力量,對關節的破壞加大,疼痛就會加劇。
不愛活動:在碰到關節疼時,人們往往變得不愛活動。但長此以往會造成肌肉萎縮,人的力量、平衡能力和協調性會受影響,關節僵硬和不穩定性增加,摔倒的風險也會加大。其實,散步、做健身操、打太極拳,以及騎自行車、游泳等,對膝關節沖擊較小,完全可以進行嘗試。
損傷關節:如果不小心損傷關節,會引起進一步的軟骨損傷,進而導致疼痛加重、關節的靈活性降低,所以應該避免那些有可能損傷關節的動作或者高強度動作。
忽視疼痛:有些人長期關節痛,往往對此就會選擇視而不見。但疼痛加劇,其實是需要使用藥物或器械來緩解的,多休息以及熱療、冷療等也有作用。
諱疾忌醫:對于關節痛,很多人都會自己貼個膏藥、吃個止痛片就挺過去了,不愿意去醫院。其實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有效的治療方案,因此不妨多向醫生請教一下。
1、注意保暖。
關節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當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
日常應對姿勢有一定的要求,這樣可以減少對膝關節的傷害。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干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鍛煉前應做好準備活動。
人們若是參見體育運動之前,沒能做好準備活動,身體突然劇烈運動,容易導致關節的損傷。在運動前,應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后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緩步行走”
行走時腿要緩抬輕放,步速可控制在每分鐘60步以內。每日可步行20分鐘,長期堅持。騎自行車也是不錯的鍛煉方法,大腿肌肉得到很好鍛煉,而且膝關節受力不大。但注意騎行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持續上坡騎行,每天可進行30-40分鐘。
“騎自行車”
近年在國外有一項研究發現,騎自行車不光可以減輕關節炎帶來的疼痛,并且還可以預防關節炎的發生。一些資深的車友或許都了解,騎自行車可以預防因為老化造成的肌肉萎縮,同時增加肌肉質量。一些醫療專家也建議患者能夠每天都保持30分鐘左右的騎行踩踏,來觀察對關節炎的療效。
“慢跑”
跑步方式上,要選擇慢跑,不可選擇快跑。關節炎的情況下,關節的耐磨能力本就差,如果快跑,則會損傷膝關節,無法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反而會加劇疼痛。現在雖然天熱了,但是,早晨和傍晚很多地方還是有涼意的,因此,跑步的時候,盡量不要穿短褲,或是帶上護膝,防止膝蓋著涼加劇關節炎。膝關節炎患者跑步,要盡量沿著直線跑,沒有直線路線,也要選擇半徑大的弧形路線跑,不可選擇小半徑的圓形路線或是弧形路線跑。
“直身跪坐”
晨起后或晚上臨睡前,兩膝跪在床上練習跪坐。跪坐時腰桿保持直立、臂部盡量向后坐,盡力能接觸到腳后部。
“仰臥抬腿”
減少了直立時體重對關節的不利影響,可達到有效鍛煉關節及肌肉強度的目的。具體方法:仰臥位,伸直下肢并抬離床約30度,堅持10秒鐘后緩慢放下,休息片刻再重復訓練,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另外可在踝部綁縛適量的沙袋進行練習,并隨力量增強逐漸增加沙袋的重量。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