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07 10:57:30 編輯:本站整理 1124
腹瀉的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不成形、稀爛、溏薄、甚則為稀水狀,或含未消化食物、粘液、膿血、或多量脂肪。如病程超過2個月,則可稱為慢性腹瀉。西醫學中許多消化道的慢性腹瀉癥,均可歸類於本病,如慢性結腸炎、躁郁性大腸炎、消化道腫瘤、糖尿病腹瀉、腸結核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地區、種族等,無明顯差異。
中醫對慢性腹瀉的治療,不論其原因如何,通常只要原發性疾病不繼續惡化,如肝硬化加重或持續的放射線治療等,即使是胃部分切除的病患,都可收到良好效果,且達到完全康復,不再為之煩惱的境地。有些病人久了還會出現一些兼癥,如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陽萎、月經量少、氣喘吁吁等,常跑到骨科、耳鼻喉科等治療相關疾病,但基本上仍屬於腹瀉日久、氣血虛衰的表現,唯有根治腹瀉,這些兼癥才會消失。但重要的是要通過辯證論治,且持續守方治療,與醫師充分的溝通,不可因病程長就喪失信心,中途而廢,方可脫離反覆發作、進而痊癒的境地。
中醫認為脾胃機能衰弱是導致慢性腹瀉的重要因素;脾胃功能虛衰,不能正常的吸收代謝水分,久了更加重吸收功能衰退。一般按脾胃虛弱、脾腎陽虛、肝氣乘脾和寒熱錯雜四種癥型調治。癥型常相兼并見,并互相轉化;所以治療時必須嚴密觀察病情,病情變化之時,治療也要隨機應變,故病人需與醫師作良好的溝通。
一般而言,慢性泄瀉以補養扶助正氣為主,虛寒宜溫補,下陷宜升提,滑脫宜固濇,七情郁怒宜肝脾兩調,寒熱錯雜且寒溫并用。病勢遷延日久,體質已虛,須守方守法,久服方能見效。在治療的同時,還須注意飲食,避免生冷,禁食葷腥油膩食物,方能痊癒。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