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5 08:23:52 編輯:5號網-zhaowei 3341
復活節是國內的叫法,在國外,很多人稱呼復活節為easter。對于不了解的人,當別人說easter的時候可能還不是很清楚。那么,復活節為什么叫easter?easter是什么時候?
The modern English term Easter comes from the modern German Ostern, developed from an word that usually appears in the form ēastrun: ?英語的Easter來自德語詞 Ostern。
關于ostern如何演變成Easter的傳說有很多,最被廣泛接受的是:
Ostern was the name of a goddess,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month April when honor feasts were celebrated in that month: Ostern是一個女神的名字,這個女神和四月相關,四月是春天、萬物更新的時節,代表了“復活”、“重生”的概念。
復活節是為了紀念耶穌被釘上十字架,3天后死而復活的基督教節日。它是基督教與古代所謂異教風俗的結合物。據說復活節(Easter)一詞源于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神話中黎明女神的名字Eostre。它的愿意是指冬日逝去后,春天(spring)的太陽從東方(east)升起,把新生命帶回。由于該詞喻意新生,于是被基督教教徒借用過來表示生命、光明、歡樂的恩賜者耶穌再次回到人間。
復活主日,如以上所述,原無專用彌撤、因為前夕守夜禮通常延伸到主日清晨。禮參加此主日日間的彌撤。這可視為對耶穌復活的延續慶祝。為考慮來參與彌撒的教友中,有不少未曾參加復活前夕的禮儀,因此,講道時要提及前夕守夜禮的重要性,尤其對置於祭臺旁的復活蠟燭加以解釋,使教友了解逾越奧跡的各個幅度,以及其統一性。彌撒經文所表達的是教會對耶穌之復活所洋溢出的驚嘆與喜悅之情。進堂詠首先宣報耶穌復活的喜訊:「主真的復活了,阿里路亞」今天主祭誦念的集禱經、獻禮經、領圣體后經、頌謝詞等均強調逾越奧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我們過節不僅是紀念耶穌的復活,而是與耶穌一同經過死亡的過程而后進入復活的光榮。復活節彌撒的經文中把十一世紀初Conrad 王宮廷司鐸魏玻神父(Wipo)於所作歌曲納入,在復活八日慶期中歌詠或朗誦。中世紀所發展的宗教戲劇是由此首圣詩得到初步的啟發。魏玻的詩句很自然地提示給復活劇這極生動的一景:—瑪利亞,請告訴我們,你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我看見永生基督的墳墓,和他復活后無比的光榮,—還看見天使作證,又有汗巾和殮布。
—基督「我的期望—已經復活,他要先你們而去加里肋亞。—我們知道,基督確實從死者中復活了。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