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7 08:43:55 編輯:本站整理 947
普洱茶紅色鮮湯,很多人由此以為其味道很苦。那么,普洱茶苦嗎?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區別是什么?
眾人口味皆不相同,有些喜歡重口味的濃茶,有些人喜歡淡茶清香,對于普洱茶的功效神往已久,但是其味道苦澀與否這對于愛喝清淡茶的人來說是很關心的問題。
食色者皆知,茶葉的苦味和澀味是茶之本性,但其苦澀味的量度可以在沖泡技巧上控制。比如,出湯的快慢,經能影響茶葉在品飲口感上的味覺感受。
常言道“不苦不澀不成茶”,茶葉的苦澀味主要來源于多酚類物質,掌握多酚類物質的形成機理,就能夠對茶葉的苦澀味進行調控。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兒茶素分為單體兒茶素和酯型兒茶素,其中酯型兒茶素約占70%,是影響茶葉苦澀味的主要成分。這是學界首次發現酯型兒茶素合成的關鍵酶,由此人們可通過調節基因表達和酶活性,影響酯型兒茶素的合成量,從而對茶葉苦澀味進行調控。
黃酮醇也屬于多酚類物質,在茶葉中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影響茶葉的澀味。
現在一些商家把普洱茶的苦、澀、霸氣當成最好的普洱茶,疏不知普洱茶中的老班章就苦、澀、霸氣。幾乎都想向老班章靠去或者聯系上,實際中各個地方的茶有各自的味道和特點。
普洱茶的苦有兩種,一種是季節性的苦,春茶為上,最為香,甜或回甘。夏茶最次,入口便苦,有甚者接近于中藥的苦,因為夏季雨水充足,雖助長了茶條索的寬大,亦造成苦底,相反,接受陽光日曬充足的植物,味偏甜,水果蔬菜同理。
二是地域種植的苦,茶葉的味道很大部分取決于土壤和天氣,“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為枳”就是這個道理了,在眾多普洱茶的產地來說,臨滄、思茅(今普洱市)、版納為普洱茶主產區。還有些地方因氣候和土壤不大適宜普洱茶的生長。種植出來的茶葉便是苦的難以入口。當然了,這種苦也被某些人說成是濃,實有誤導之嫌。
一、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外觀的對比
生茶(也稱青餅),茶餅中茶葉以青綠,墨綠色為主,有部分轉為黃紅色,白色為芽頭。
熟茶(也稱熟餅),茶餅中茶葉顏色為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是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類似于霉味,發酵輕者有類似龍眼的味道,發酵重者有悶濕的草席味。
二、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制作工藝的對比
普洱茶生茶的制作工藝:鮮葉采摘后經殺青→揉捻→曬干,即生散茶,或叫曬青毛茶。把曬青毛茶又高溫蒸,放入固定模具定型,又曬干后成為緊壓茶品,也就成了生餅。
普洱茶熟茶的制作工藝:鮮葉采摘后經殺青→揉捻→曬干,即為生散茶,或曬青毛茶,曬青毛茶經人工快速后熟發酵,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渥堆技術是73年由昆明茶廠實驗成功,也就是說,73年以前的熟茶都是假的,73年以前根本沒有熟茶。熟散茶再經過蒸,定型,成為熟茶緊壓茶。
三、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湯色對比
生茶的湯色:青黃色或金黃色,較透亮
熟的湯色:栗紅色或暗紅色,微透亮。
四、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葉底對比
生茶的葉底:新制茶品以黃綠色,暗綠色為主,活性高,較柔韌,有彈性。無雜色,有條有形,展開仍保持整葉狀的為好茶(當然不是主要依據,根據茶葉產地、種類不同而定)。
熟茶的葉底:渥堆發酵度輕者葉底是紅棕色但不柔韌,重發酵者葉底多呈深褐色或黑色,硬而易碎。
五、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功效對比
普洱茶生茶的主要功效:生普普茶氣比較濃郁,茶多酚的含量很高,是防癌的好飲品。白天喝生普很醒腦,有一種蕩滌身心的清澈感,對血管的疏理也比較明顯。
普洱茶熟茶的主要功效:具有顯著的減肥效果。熟普經過輕度發酵,具有大量有益人體的菌種,并且茶性溫和,曖胃,養胃。用中醫理論來說,熟普基本是偏溫性的,是最適合女性飲用的茶葉了。
普洱生茶,很多人以為就是生的,不經過炒茶這一過程的,這種理解也并沒有什么不對,但是不夠具體。
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修飾飾形狀的各種云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龍珠)的統稱。
普洱主要產于云南普洱市、墨江、寧洱、景東、勐海、勐臘、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采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隨著云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后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