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7-25 08:01:07 編輯:本站整理 9587
炎炎夏日,小明跟幾個朋友到河邊玩水,有個朋友正在河里游泳,突然『啊!』的大叫了一聲,轉眼間便看到朋友在河水里掙扎,載浮載沉,似乎是溺水了。小明心想,水流又不急,我的游泳技術也還不錯,噗通一聲就跳下水去救他,其他人趕緊打119求救,等到被救生員救上岸時,小明已經奄奄一息,而朋友則是沒有心跳、呼吸停止,消防隊員正在幫他緊急做心肺復蘇術….....
夏天到了,也是戲水、玩水的好時機,天氣這麼熱,泡在水里面多涼快啊!正因如此,夏天也是溺水最常發生的季節。根據消防署的統計,96年度一總共發生了770件的溺水案件,其中甚至造成了362人的死亡和16人失蹤,足以見得溺水已經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溺水,可不是旱鴨子的專利,不會游泳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圍,不會貿然進入水中;相反的,越是會游泳的人,常常因為過度自信,認為這個沒問題、那個小意思,輕忽了水里潛藏的危機,挑戰難度較高的水域,甚至去救援溺水的人,反而讓自己成為另一個受害著。
大部分的溺水是可以預防的。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圍,不涉足危險或是貿然進入不熟悉的水域;在危險水域旁設立警告標語或是柵欄;教會小朋友游泳的技巧與原則,學會溺水時如何自救,靠近水邊時要有大人注意;不要在水邊服用藥物或是喝酒,并且到有救生員巡視的游泳池、海水浴場玩水,千萬不要逞英雄貿然的跳下水去救人。這些作法都能夠有效降低不幸的意外發生。
當碰到有人溺水的時候,先快速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手邊能用的資源。如果沒有受過專門的救生員訓練,驟然跳下水去救人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不熟悉當時的水況是其中一個考量。另外即使很會游泳的人,也很有可能被驚慌失措的溺水者拉住,不但救不到人,還讓自己成為另一個犧牲者。
溺水救援是很危險的一件事,相反的能夠在岸上執行救援才安全。可以先嘗試尋找附近有沒有長的木棍、竹竿、繩索等東西,站在岸上,盡量伸向溺水者,把溺水者拉回來;若是距離太遠,再試著將救生圈、浮球等有浮力的東西丟給溺水者;當這兩個方法都失敗的時候,才考慮下水救人,即使如此,最好能劃船過去,讓溺水者能夠抓住船邊;不得已需要游泳過去時,最好能穿上救生衣,并帶著救生衣、毛巾、棍棒等等能夠讓溺水者抓住的東西,較容易拖溺水者上岸,減少被溺水者緊緊抱著、兩個人都溺斃的機會。
溺水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主要在于把水吸入肺部後,會造成肺部的細胞損傷,再加上其他包括過度換氣 、吸入異物、呼吸停止等因素,造成身體的缺氧,接著又因缺氧導致各個器官受損,特別是腦部與心臟,如此惡性循環,嚴重情況下會造成腦部缺氧壞死,甚至心跳停止。
既然我們知道溺水是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那麼溺水病患救治的關鍵,最重要的就是阻斷損傷機制,盡量縮短缺氧的時間。如果病患已經沒有呼吸,熟練的救援者甚至在水中就可以給予口對口人工呼吸,但如果沒有把握,最好趕緊將病患拖到岸上,再進行救援評估。評估的第一步要檢查病人的意識和呼吸,有呼吸的病患可以擺成復蘇姿勢,避免嘔吐後將嘔吐物吸入肺部,并且等候送醫;而沒有呼吸的病患,就必須立刻開始執行心肺復蘇術的急救,也就是CPR;過去大家常常以為要把肺部或肚子里面的水擠出來,但是實際上吸入肺部的水的量并不大,而在肚子里面的水如果不多,也不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所以不需特別把水擠出來,反而更應把握時間,趕快進行CPR急救,才能有效的減少缺氧的時間,保護身體重要器官,改善病情。另外還需要檢查注意病人有沒有失溫,給予適當的保暖;如果頸椎有可能受傷,像是跳水後溺水的病人,注意盡量不要去搬動到病人的脖子,最好能將頸椎固定。
要注意的是所有需要急救的病人,即使很快的就恢復呼吸心跳意識,還是必須送到醫院觀察治療。有一定比例的病患,會在幾個小時後出現肺水腫、呼吸困難的情形;至于不需要接受急救的病人,可以先嚴密的觀察,如果開始出現呼吸困難或是咳嗽越來越厲害,就要送醫治療了。
夏日戲水固然是件愉快的事,溺水卻是大家不樂見的,注意自己與其他人的安全,可以及早預防悲劇的發生。當碰到有人溺水時,保持鎮定,趕緊求救,沒有受過訓練不要冒然跳下水救人。對于溺水者,予以檢查有無呼吸,若是沒有呼吸立刻給予心肺復蘇術,并盡早送醫治療。
你的急救,甚至可以救回他的一條命!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